建盏|论色泽,论形意,论用境 带你了解建盏

建盏|论色泽,论形意,论用境 带你了解建盏

文章图片

建盏|论色泽,论形意,论用境 带你了解建盏

文章图片

建盏|论色泽,论形意,论用境 带你了解建盏

文章图片

建盏|论色泽,论形意,论用境 带你了解建盏

文章图片

建盏|论色泽,论形意,论用境 带你了解建盏

文章图片





毋庸置疑 , 徽宗作为一国之君 , 衣食住行 , 都享受全天下最好的 , 于茶上 , 更加不可能例外 , 于茶器上 , 也是如此 。 而徽宗亲撰的《大观茶论》 , 在涉及茶盏时 , 显然句句都在说建盏 , 可以说 , 建盏是宋代这位会享受生活的皇帝在“第一茶书”中钦定的“第一茶器” 。



油滴建盏


宋微宗是一个皇帝 , 再加上他对盏的了解确实入木三分 , 颇有话语权 , 所以好长的一段时间他在《大观茶论》中对于盏的描述都是文人雅客们判定一把盏好与次的标准 , 今天 , 建盏在时代的发展中虽然丰富了器型和釉色 , 但手工匠人们总体还是依据古法在制作建盏 , 所以微宗关于好盏釉色和器形所必须具备的成色 , 对今天初初了解建盏的小白们而言 , 仍旧具有指导意义 。


那么今天 , 我们也从色泽、形意、用境 , 聊聊建盏 。


Part 1
建盏的色泽
“盏色贵青黑 , 玉毫条达者为上” , 说的就是建窑兔毫盏 , 宋时其他窑口仿盏 , 因工艺原料等因素的制约 , 极难仿出建窑正窑的水平 , 尤其是达到徽宗要求的精品兔毫盏 。


为什么要茶盏必须够黑 , 又需要具备“条达”的“玉毫”?徽宗自己解答了 , 为的是“取其焕发茶采色” , 就是说精品建窑兔毫盏的釉色表现 , 最能焕发(白色)茶汤的颜色 。





釉色之于建盏 , 是不可或缺的灵魂所在 , 也是鉴赏的重要依据 。


\"建盏\"独受青睐 , 其魅力还在于 , 每个建盏都具独特的个性 , 每个建盏都独一无二 。 建盏的釉色斑纹是\"天工\"与\"人巧\"的高妙邂逅 , 所谓\"入窑一色 , 出窑万彩\" , 诱发对无尽未知的无穷想象 。


建窑的黑釉属于结晶釉的范畴 , 含铁量高达8%以上 。 在1300多度的高温熔烧过程中 , 窑温的变化 , 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 。 这些花纹与其他瓷艺华丽的彩绘或繁缛的雕饰不同 , 它们是釉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气氛中产生自然变化的结果 , 陶瓷界称之为\"窑变\" 。



陈大鹏 作品


古陶瓷学家欧阳希先生将建窑中的一次上釉、自然结晶呈色者分为自然釉 , 自然釉之下再按结晶呈色的不同分为几大类 , 并将建窑中人工二次上釉的产品分为装饰釉 , 我们认为这样的划分 , 逻辑清楚也较为好理解 。


从现代分类看 , 建盏自然釉的釉色品种有兔毫釉、油滴釉、曜变、乌金釉、杂色釉五个大类 。


Part 2
茶盏的形意


“底必差深而微宽 。 底深则茶直立 , 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 , 不碍击拂 。 ”


意思是:茶盏的底部必须具备一定的深度和宽度 , 底部深 , 茶就好像直立在盏中 , 易于击出表面乳白的汤花;底部宽 , 就能自如地运转茶筅 , 不会束缚茶筅的击拂 。


建窑束口盏就完全符合“底差深而微宽”的要求 , 加上建盏是铁胎 , 分量很足 , 从口沿至盏底 , 盏壁逐渐加厚 , 重心也很稳 , 击拂(击打 , 拍打)的时候更加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