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宋代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中国文人历来对节序变迁是十分敏感的,吟诵时令与节序是中国文学传统的题材。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也曾这样说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自魏晋以来,有不少诗篇歌咏时令与节序,尤其是对特定节日的吟咏之作,更是不胜枚举。
元宵节&宋代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文章插图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是适于出游的节日,但人们出游的心情、原因、目的地却不尽相同。
清明踏青是以扫墓、缅怀祖先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郊游活动;重阳登高虽然也是涉足郊游的活动,但活动中又不免掺杂着思亲与悲秋的感慨。
而元宵节紧承春节,此时新春热闹的氛围还在延续,到元宵节这天,一波与春节一样的欢庆气氛又会被人们重新掀起。
与清明重阳出游地点一般在郊外不同,元宵节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都市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的良宵佳节,所以又叫元夕、元夜、灯节、上元节。
元宵节&宋代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文章插图

张灯夜游是这元宵节的重要活动这一夜,皓月当空,大街上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灯光交相辉映,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一个浪漫又不失温馨的氛围。
初唐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记载了这一节日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诗人崔液在《上元夜》一诗中也写道:“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来看。”
可见,在唐代,元宵节已经是个热闹的节日。到北宋时,元宵节成为法定节假日,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天延长到五天,而且繁盛程度超过以往。宋代笔记《春明退朝录》记载:“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后罢中元、下元二节,而初元游观之盛,冠于前代。”
元宵节&宋代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文章插图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急速发展使元宵节的狂欢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绚烂夺目的背景。元宵节是两宋最为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作为最繁华热闹的法定节日,元宵节自然就与当时方兴未艾的宋词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元宵词。可以说,这是宋代元宵词兴盛并大放异彩的一个根本原因。
才情卓著的宋代词人们,也将节序融入到他们的词作中,他们在词章与音乐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的平衡,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艺术效果,因此北宋早期的元宵词,描绘的都是气象承平的繁华场面。
元宵节&宋代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文章插图

北宋词人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他对都市风情有着自身的观察和体验,他的词作中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柳永的《迎新春》便是一首描写北宋都城汴梁元宵节盛况的词作: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元宵节&宋代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文章插图

开篇句“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词人用音乐渲染出一派繁华和喧嚣的节日气氛。嶰管,是以昆仑山嶰谷所产的一种竹子制成的乐器,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青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