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清华教授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唯一人得满分
对联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项国粹,它们可以说都是文字美学集大成的存在,不论是描写景色还是物体,都有一种将事物“点到为止”之感,丝毫不会给人一种啰嗦的感觉,因此不论在高考还是在中考之中,或多或少都有考到对联的题目,来考验考生们对于文字的运用。
文章插图
清华大学的名气想必没有人会质疑,如今哪个学校哪个家庭一旦出一个清华,都是荣耀的存在,因为高考作为一项人才选拔机制,能够从中脱颖而出,就足以证明一个人的优秀,至少在学习能力这一项,绝对算得上是人群之中的佼佼者。
【 胡适之@清华教授陈寅恪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唯一人得满分】而在20世纪的1932年,清华却是出了一道奇怪的对联题目:“上联是孙行者,求下联。”结果不少人都交了白卷,只有一个人交出了答案而且是满分,这个人就是周祖谟,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文章插图
值得一说的是,出这个题的是我国近代的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那个时候,中国最好的几所大学,陈寅格先生几乎都任教过,足以可见他在学术上的造诣。
当时陈寅恪先生出这道题的时候,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什么“猪八戒”“牛魔王”都来了,这些答案顿时让陈寅恪先生苦笑不得,其实关于对联,每个人心中的答案肯定不同,只不过从“词性”上来看,必须要选择最为合适的,就好比“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有一说一的是,上面那些“猪八戒”“牛魔王”,肯定算不上是好答案。
文章插图
但这些答案之中,真就没有没有一个跟正确沾边的词语吗?肯定不是,只要对“对联”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对联读起来得有一种“平仄”感,什么叫做“平仄”感呢?通俗一点解释就是,明明是两句根本不押韵的句子,但读起来有一种顺畅感,这就叫“平仄”。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文章插图
其中有一个答案让陈寅恪也是眼前一亮,就是“祖冲之”,因为“祖”跟“孙”正好属于一种词性,而“行”和“冲”正好也是一个词性,从“平仄性”上面读起来,完全也是贯通的。
那个满分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呢?它就是“胡适之”。
文章插图
首先“胡”跟“孙”都是一种姓氏,而且发挥一下想象力的话,就是猢和狲,而且“行”跟“适”在文言文之中都有到达的意思,最后的“之”跟“者”又都是文言文中的虚词,因此这个“胡适之”能够成为满分答案,还真是不冤枉。
陈寅恪一眼便是确定,说出这个答案的人周祖谟肯定不一般,而这个人最后真就成为了中国的语言学家,在音韵上颇有自己的造诣。
文章插图
其中,周祖谟的两部作品《问学集》《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在学术界都是非常具有造诣的作品,直到今天都还是不少学者拿来研读之物。
不难发现,我们在对联之上,发现了文字的美感,这也是汉字最为魅力的地方,汉字在人们的发明下,它能够成为古诗,也能够成为小说,这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的经典更是永远流传的存在。
- 非洲$清华才女王丽红为爱远嫁非洲,25年生4子,同学再见她不敢认
- 中华民族#北大教授吴飞提议恢复土葬:土葬是人最后的体面,火葬把人当垃圾
- 敬意#传承千年的土葬制度被改火葬,为何北大教授会说:遗体当垃圾处理
- 黄海清&百家讲坛的阎崇年教授为什么会被打?他讲的历史到底有没有问题?
- 麻省理工@女神童蔡天西,被18所名校争抢,21岁成博士,30岁成哈佛终身教授
- 徐志摩$林徽因的儿子差两分考上清华,她不信就去查卷,结果发现儿子秘密!
- 高材生$清华教授出上联“孙行者”,一半高材生没及格,仅有一人得满分
- 梁思成!儿子差两分没考上清华,母亲要求复查试卷,卷上11字让其清醒
- 清华大学@钱钟书为何一生只育有一个女儿?杨绛对此哭笑不得:全因他太痴
- 美制!那位宁放弃中国国籍,也要帮美制导弹的清华才子,现在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