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央视春晚最火的节目 , 非《只此青绿》莫属 。 《只此青绿》中舞者青衣高髻 , 眉眼流转 , 长袖抖甩 , 动静相宜 , 配上青山绿水的国画 , 令观者有时空交错之感 , 网友说“美哭了” , 更有人开始挖掘舞蹈的创作灵感和幕后故事 , 如:十八岁的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是谁?《千里江山图》对应的实景在哪儿?“青绿腰”是如何练成的……不仅在线上引发一波“青绿腰”挑战赛 , 线下演出也是一票难求 。 《只此青绿》对笔者而言 , 印象最深的却是舞者的高髻 , 如果舞者头顶没有了端庄的高髻 , 整个舞蹈仿佛也就缺少了点什么 。
在春晚官方发布的《创作笔记》中 , 编导解释 , 《只此青绿》的创作灵感来自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 春晚上表演的片段则是来源于对青绿设色山水的想象 。 他们从《千里江山图》中抽离出青绿两色 , 以具象的女性群体 , 通过群舞表现青绿色群山层峦叠嶂的意象 。 基于此 , 舞者的妆容汲取了宋代妆容的某些特质 。 同时创作方也表示 , 他们还吸收融合了其他古典妆容 , 其中眉型叫远山眉 , 发髻叫高峰髻 。
远山眉 , 古已有之 , 以汉代的卓文君和赵合德为代表 。 《西京杂记》(西汉刘歆著或东晋葛洪著)记载:“文君姣好 , 眉色如望远山 。 ”《赵飞燕外传》(作者挂名为汉代伶玄)记载 , 赵飞燕妹妹赵合德“为卷发 , 号新髻;为薄眉 , 号远山黛” 。 《只此青绿》中舞者的“远山眉”此处不多说 , “高峰髻”在古典妆容中则查无实据 , 无所依归 。 考虑到舞蹈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 , 舞者们表现的是层峦叠嶂的群山 , 眉型、发型自然要与山峰意象沾边 , 所以有“远山眉”“高峰髻” 。 “远山眉”考古有据 , “高峰髻”则算是创作者的创意 。
古发髻中能找到相似发型吗?
“高峰髻”虽然不是出自古典 , 但是在古典发髻中也能找到相似发型 。
髻 , 古通结 , 髻字是后来出现的 , 发髻相当于结发 , 头发打结 , 盘于头顶或梳于脑后 , 形状各异 。
远古原始时期 , 人们普遍披头散发 。 我国结发的历史很悠久 , 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就有了固定发髻或冠帽的笄 。 从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俑可见 , 当时男女已经结发 , 有的结成发辫 , 有的盘髻头顶 。 《周礼》中有笄礼 , 男女大概在十五岁及笄束发 , 女子可以许嫁 , 男子可以游学 。
从秦代开始 , 皇帝以诏书形式制定后宫发型标准 , 宫廷贵妇引领时尚 , 随着封建王朝生活水平上升 , 发髻品类愈加繁多 。 《中华古今注》记载 , “始皇诏后梳凌云髻 , 三妃梳望仙九鬟髻 , 九嫔梳参鸾髻 。 ”又《妆台记》称 , “始皇宫中悉好神仙之术 , 乃梳神仙髻” 。
汉代女子流行垂髻和高髻(峨髻) 。 一般贵妇尚高髻 , 平民好低髻 。 汉代的垂髻主要是在头发末端结发 , 垂于背后 。 劳动妇女一般只用巾带裹扎 , 头上簪花插少量首饰 。 皇帝定的“国标”多为高髻 , 《中华古今注》记载 , “至汉高祖 , 又令宫人梳奉圣髻” , “武帝又令梳十二鬓髻” 。 《妆台记》记载 , “(武帝)时王母下降 , 从者皆飞仙髻、九环髻” 。 汉成帝婕妤赵合德“为卷发 , 号新髻” 。 “汉明帝令宫人梳百合分髾髻、同心髻” , “灵帝又令梳瑶台髻” 。 隐士梁鸿之妻丑女孟光好梳椎髻 , 随意挽成椎形 , 比较简单 。 大将军梁冀妻孙寿创堕马髻 , 将发髻偏垂在头一侧 , 引发京都妇女效仿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魏武帝令宫人梳反绾髻 , 又梳百花髻 。 魏文帝甄后梳妆时见一绿蛇 , 以盘蛇为灵感 , 创灵蛇髻 。 此外 , 曹魏宫中还流行惊鹄髻 。 到了晋代 , 有芙蓉髻、盘桓髻 。 北魏则流行十字髻和螺髻(螺髻竖直盘桓于头顶 , 应是受佛头顶上肉髻影响) 。 南朝宋文帝时 , 有民间妇人梳飞天髻 。 梁武帝时诏令宫人梳回心髻、归真髻 , 而陈朝宫中有梳随云髻 。
- 田偲妮@大型纪实性史诗木偶剧《大象来了》将于5月1日首演
- |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出版,作家孙晶岩:我有来自心灵深处的责任与喜悦
- 潘金莲$《水浒传》中,武松和林冲谁才是真英雄看看毛主席是怎么点评的
- 炎帝@如果你是这些姓,那你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山海经》战神后人
- 黛玉&红楼梦薛宝钗吃掉“林黛玉”你看冷香丸的配方多骇人
- 粱山@《水浒传》如果嫉恶如仇的武松,遇到泼皮牛二,会怎么样应对?
- 海淀|让好书遇见你 | 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宣传部黄俐婧为你推荐《民歌博物馆》
- 白雪|祝福冬奥MV《冰雪时光》
- 霜雨$恽冰《菊花写生册》,真态毕露,灵动多变
- 离世!写完《平凡的世界》,42岁的路遥为何突然离世真正原因令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