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才&“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装不知!
古人所说的“一问三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装不知?杨震被称为“四知先生”,说的是哪“四知”?在现代用语中,“一问三不知”是大家都能熟练运用的一句俗语了,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见浅识短,无论别人问什么,都说不知道。比如,“小明上课时不用心听讲,对老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
文章插图
那么,“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其本意又是什么呢?原来,“三不知”是有典故的。据《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所载:晋国的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郑国往派人向齐国救援,齐王派田恒率军前去支援郑国。田恒,又称田成子,是齐国田氏家族的第八任首领,是齐国的权臣,甚至还干过弑君另立之事(公元前481年,田恒杀死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
文章插图
庄子在《南华经.胠箧》中就记载田成子盗齐国之事,指他为诸侯大盗,被称为“田成子取齐”。这就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由来。两军对垒之际,齐军中有个名叫荀寅(中行文子名寅,晋国贵族,中行氏卿族的最后一人,又作荀寅。彼时,其投奔在齐)的人报告田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
文章插图
田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就是出动1000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刚才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后我要报告国君。”对于齐王的特别交代,荀寅却无从知晓,在没掌握全面情况时,贸然进谏,不碰钉子才怪呢。于是,这才有了荀寅自我反省:“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文章插图
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始)、发展(中)、结果(终)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而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不会有好结果。“一问三不知”就是由荀寅的这段话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文章插图
后来,“一问三不知”又演化为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比如,“有的人是事不关己,一问三不知”,揣着明白当糊涂。这样的人,历史上也大有人在,比如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就是此类中的典型代表。苏味道诗写得好,比如,他的《正月十五夜》,就是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其诗曰:
文章插图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这首元宵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 射雕&历史上他是个大奸臣,金庸却在《天龙八部》中将他美化成了大忠臣
- 花草&93岁的少女,隐居山里,与花草为伴,将自己活成了精灵的模样
- 古建筑@赵州桥的悲剧一生:历经1400年沧海桑田,却在62年前彻底成了历史
- 封燕然山铭&蒙古现断崖石刻,看不懂向我国求助,破解之后,我方专家热泪盈眶
- 中国传统文化@梅兰竹石迎冬奥:画家方土笔下的“四君子”
- 单仰萍!钱惠丽、单仰萍、章瑞虹、方亚芬、王志萍,五朵越剧“梅花”领衔走进五个新城
- 杖头&中国扬州木偶剧亮相哥伦比亚
- 蝴蝶夫人$2022年“中国新年音乐会”在墨尔本举办
- |年后复工,你可能发现你的同事不是一个“人”
- 贾府&大观园检抄,探春激愤到落泪,为何一向清高的林黛玉却默不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