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对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曾到四川“找灵感”

冰墩墩#对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曾到四川“找灵感”
文章插图
颁奖纪念版“冰墩墩”。图源:北京冬奥组委官微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邵萌
“冰墩墩”火了。这只包裹着冰晶外壳的可爱大熊猫形象,不仅在社交媒体刷屏,横扫热搜,其周边产品也成为新年爆款,商场排队几百米只为一“墩”。
“冰墩墩”缘何能火遍世界?没有传统纹样的“冰墩墩”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没有担心过“冰墩墩”会过气?封面新闻对话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揭秘这一吉祥物“顶流”的诞生历程和创作巧思。
冰墩墩#对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曾到四川“找灵感”
文章插图
“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受访者供图
修改方案1000多次
四川取材找到哪些灵感?
封面新闻:能否介绍一下“冰墩墩”整体造型的设计灵感和创作过程?
曹雪:“冰墩墩”不是靠一拍脑袋的灵感所诞生的,它的创作跨度长达10个月,尤其是后期经过长达7个月的修改,由设计团队跟冬奥组委的专家一起打磨出来。因为这个小家伙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它的设计不同于短时间的一个绘画作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有很多文化的加持和综合因素的考虑,才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冰墩墩”。在7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修改了至少有1000多次,草图可能有上万张。
封面新闻:很多人都说冰糖葫芦外壳是“冰墩墩”造型的灵魂,您当时是怎么想到把熊猫跟冰糖葫芦结合起来的?
曹雪: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希望它能有一个冰晶外壳,因为冰糖葫芦有一层糖衣,就是一个液态的固化,冰也是水的固化,可以让人联想到冰雪运动。大熊猫又是全世界人民喜爱的中国国宝动物。即使没有冰糖葫芦,我们也一定会用冰雪的元素。其实当时有两个熊猫的方案,一个是带冰壳的,另一个则从头到尾是一个“雪熊猫”的形象。
冰墩墩#对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曾到四川“找灵感”
文章插图
“冰墩墩”设计图。受访者供图
封面新闻:为了观察熊猫的表情和姿态,您的设计团队去了一趟四川,那次四川之行有什么收获?
曹雪:当时我们设计团队派出了两名年轻老师,和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专家林存真一起去了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其中一个收获是我们一直以为熊猫的尾巴是黑色的小绒球,经过观察发现熊猫的尾巴是白色的。
还有我们在设计中选择了低龄化的熊猫宝宝的形象,主要是去观察、捕捉低龄熊猫是如何爬行,如何嬉戏的,有哪些很萌的动态姿态。我们让“冰墩墩”呈“内八字”,这样更符合熊猫宝宝走路的姿势;它招手的时候身体微微往前倾,有种宝宝站不稳的感觉。
冰墩墩#对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曾到四川“找灵感”
文章插图
“冰墩墩”设计图。受访者供图
【 冰墩墩#对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曾到四川“找灵感”】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是否担心“冰墩墩”会过气?
封面新闻:吉祥物“冰墩墩”如今火遍全网,“一墩难求”。您设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冰墩墩”会爆火?您觉得“冰墩墩”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
曹雪:从来没有预想到会这么火。但它验证了我自己的一个观点:后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是一枚介质,工业设计产品变成商品以后也是介质,只要你在使用它,它都是在跟人沟通的一个过程中。“冰墩墩”更是如此,它不是一个工业化的产品,它是一个带有文化属性的产品,那它更是一枚介质。就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他相信“冰墩墩”一定会成为这一届冬奥会的友好亲善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