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家教论说”之四十一:《家传有义方》

2018年《学前教育》杂志全年连载
《赵忠心教授谈家风》系列
第四期
《家传有义方》
赵忠心
西方国家是以“个人为本位” ,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 。 中国古人向来重视家风的建设 。
中国古代 , 人们特别重视家风的作用 。 比如 , 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 , 实行的是“举孝廉”的推选官员的制度 。 就是说 , 被推荐、选拔者 , 必须出身于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家族 , 必须具备孝亲、廉正的品行 。
适应这种选官制度 , 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总结、展示、颂扬家风家教的文学作品 。
西晋文学家潘岳曾撰写《家风诗》 , 通过诗词回忆、总结、展示优良家风对自己的影响 , 赞颂长辈的优秀品德 , 强调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
《家风诗》
绾发绾发 , 发亦鬒止 。
日祗日祗 , 敬亦慎止 。
靡专靡有 , 受之父母 。
鸣鹤匪和 , 析薪弗荷 。
隐忧孔疚 , 我堂靡构 。
【时期|“家教论说”之四十一:《家传有义方》】义方既训 , 家道颖颖 。
岂敢荒宁 , 一日三省 。
这首诗的大意是 , 把乌黑浓密的头发束起来 , 进入成年人行列 , 要学习各种技能 , 继承优良家风 , 为人要恭敬谨慎 。 就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家族美德要发扬光大 。 犹如鹤在北山鸣叫 , 鹤的孩子也符合着鸣叫 。 不能继承发扬家风 , 内心深感痛苦 , 无法排解 。 家族的家风既定 , 家规严谨 。 我必须一日三省 , 随时随地检点自己 , 岂敢荒废 。
这是在颂扬家风 , 表明接受了家风的熏陶 , 表示对家风的尊重和坚守 。 在他的影响之下 , 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颂扬家风家教的文学作品 。
古人对家风的重要作用体会非常深刻 。
“窦燕山 , 有义方 , 教五子 , 名俱扬 。 ”五代时期的窦燕山年轻时品行不好 , 三十岁还膝下无子 。 父亲死后托梦教导他改邪归正 , 后来他广行善事 , 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 连生五子 。 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 , 家中男不乱入 , 女不乱出 , 男耕女织 , 和睦孝顺 。 五个儿子个个成才 。
“义方”出自《左传 。 隐公三年》:“教之以义方 。 ”“义方”不是指的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 , 而指的是做人应遵守的道义规矩 。 在此处“有义方” , 实际上说的就是有优良家风 。
古人把家风作为最为重要的遗产留给后代 。
北宋官员贾昌朝曾主修国史 , 宋仁宗称之为“大儒元老” 。 到老年他特地撰写《戒子书》 , 告诫儿孙要为官清廉 , 为人正直 。 在《戒子书》的最后 , 谆谆告诫说:
“读书人最看重的是节行 。 官职失去了 , 还可以重新获得;要是节行失去了 , 则终身不能恢复 。 你要引以为戒!”
“我今年已经六十有二 , 儿孙已经有二十多个 , 我不希望你们继承我的封爵 , 只求你们能保持读书人家的光荣传统 , 使门户不辱 , 这我就满意了!”
宋朝史学家司马光为树立节俭的家风 , 特意给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一文 。 他要求儿子:“汝非徒身当服行 , 当以训汝子孙 , 使知前辈之风俗 。 ”你不但自己要俭朴 , 还要教导你的子孙后代 , 使他们也知道、并坚守我们家先辈建立的俭朴家风 。
“家风正 , 子孙兴 。 ”家风优良 , 子孙后代会兴旺发达 。
近代的曾国藩重视家风建设 , 他的儿子个个成材 。 其长子曾纪泽 , 诗、文、书、画俱佳 , 清末著名的外交家 。 次子曾纪鸿研究古代算学取得相当成就 。 孙辈人曾广钧诗人 , 曾孙辈曾宝荪、曾约农教育家和考古学家曾昭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