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荷尔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学与奢华的文艺复兴

澎湃新闻获悉 , 继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后 , 2月11日“荷尔拜因:肖像捕捉”将在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开启 , 此次展览由两馆共同策划 , 展出30余件荷尔拜因的绘画和素描作品 , 这也是美国首次展出这位文艺复兴艺术家如此数量的作品 。
小汉斯·荷尔拜因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 1497/98-1543)是16世纪初最多才多艺和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 , 他的肖像画带有耐人寻味的属性 , 其对画中人身份的视觉陈述 , 让人看到了博学、奢华、智慧的文艺复兴文化 。
肖像|荷尔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学与奢华的文艺复兴
文章图片

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展览现场
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以标准四分之三视角的半身像 , 毕恭毕敬地出现在展览入口 , 她是一位伦敦朝臣的妻子 , 高雅而沉着 。 她手中精巧的链子拴着一只正在啃食坚果的松鼠;右肩后侧 , 一只椋鸟栖息于树枝 , 仿佛在她耳边低语 。
在此 , 动物不仅是主人的宠物 , 更是艺术家有意图的将物质性和象征性融合于作品中 。
肖像|荷尔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学与奢华的文艺复兴
文章图片

荷尔拜因 , 《一位带着松鼠和椋鸟的女士(安妮·洛弗尔?)》 , 约1526-28年 , 英国国家美术馆藏
荷尔拜因以色彩的细腻堆叠 , 华丽地表现着不同物体的质感 。 松鼠浓密的红色皮毛、鸟儿光滑的羽毛、闪光的链子 , 与年轻女子浓密的白色皮草帽、整齐分开的细缕头发、亚麻披肩、透明薄裙相映成趣 , 尤其露出的白色荷叶边袖口 , 柔和又不失俏皮地点缀着画面 。
画这件《一位带着松鼠和椋鸟的女士(安妮·洛弗尔?)》时 , 荷尔拜因大约30岁 , 如同历史上所有周游欧洲各地寻找供养人的艺术家一样 , 他需要以炫技的方式 , 向外行展示能力 。
伊拉斯谟与荷尔拜因 , 文字与绘画的交汇
【肖像|荷尔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学与奢华的文艺复兴】1497年末(或1498年初) , 荷尔拜因出生于巴伐利亚的奥格斯堡 , 他的祖父、父亲、叔叔和兄弟均在绘画上有所建树 。 他早年与哥哥去往瑞士巴塞尔 , 并在那遇见荷兰人文主义哲学家伊拉斯谟(1466-1536) , 伊拉斯谟委托他为自己的讽刺作品《愚人颂》绘制插图 , 他同时还为马丁·路德翻译的德语《圣经》绘制了插图;1517年应邀到瑞士中部作画 , 并顺道意大利学习新的艺术形式 。 但他更渴望寻找到稳定的赞助人 , 为此 , 他带着伊拉斯谟的推荐信去往英国 。
肖像|荷尔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学与奢华的文艺复兴
文章图片

荷尔拜因 ,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 约1532年 , 罗伯特·雷曼藏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伊拉斯谟对荷尔拜因的帮助是巨大的 , 都铎王朝的英国人痴迷于他 , 他的学说通过印刷机的发明被广泛而迅速的传播 。 尽管伊拉斯谟认为文字优于视觉形象 , 却策略性地使用肖像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 荷尔拜因笔下被书籍包围和在桌前写作的伊拉斯谟作为其视觉形象在整个欧洲传播 。 将现实物质及其象征性完美结合 , 正是荷尔拜因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肖像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 伊拉斯谟的支持对其商业的成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 包括他后来晋升为都铎王朝国王亨利八世(1491-1547)的宫廷画家 。
肖像|荷尔拜因的“肖像捕捉”,看到博学与奢华的文艺复兴
文章图片

荷尔拜因 , 《终点 , 伊拉斯谟的雕塑》 , 约1532年 ,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