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四海》的两位年轻主角 , 他们没有任何缺点 , 甚至连真正的梦想都没有 。 只是单纯地接过卡片 , 连眼泪都不流 , 就闷头往前做任务 。 而那些困境看起来确实也没啥痛苦啊 ,催款的人连他们手指头都不碰 , 警察寻到人也是温柔地教育 , 巨轮碾压是一种无痛的死法 , 美少女虽然遇到了中年大叔的言语性骚扰 , 下一秒把简历一摔还是翻盘了 。
没有冒犯 , 也没有真情 , 观众没法把自己代入电影 。
在《四海》中 , 我看不出韩寒还有任何“少年气”了 , 少年气是有愤怒、有期待、对社会带着改变的幻想 。 这片子里不是纯真 , 而是装傻 。 他像一个过于稳重的高中文科班团支书 , 可以写一篇漂亮的充满金句的国旗下讲话 , 但他看不到 , 也不想反抗任何真问题 。
张悦然 , 作家
有两类创作者 , 一类创作者会将时间对自己的影响很自然地带入作品 , 让作品成为不同时期自己的镜子 。 还有一类创作者 , 他们反抗时间 , 使作品里代表自己的人物停在某个年龄 , 比如永远是少年 。 应该看到 , 在韩寒身上所体现出的诸多反抗里 , 有一种对时间的反抗 。 这种对时间的反抗 , 在《四海》中表现在两个互相矛盾的方面 。 一方面是吴仁耀身上的纯真与少年气 , 不谙世事的他正在走入一个全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 。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 , 整部电影充斥着怀旧的气息 , 也就是说 , 吴仁耀要走入的那个全新世界其实一点也不新 , 剥去表面那层新刷的油漆就会发现 , 那是一个更古早的世界了 , 柯受良飞越黄河、奥特曼、陈小春、万梓良……有些梗只有 80 后(很可能是 85 年之前生的人)才会明白 。 美国导演罗伯特·奥特曼在改编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时 , 想把这个五十年代发生的故事拉到七十年代 , 于是就给侦探马洛来了一场长长的睡眠 , 马洛醒来时发现自己置身一个到处是嬉皮士、瑜伽和灵修的世界 。 韩寒也应该给吴仁耀一场这样的睡眠 。 因为他其实是将时钟向回拨转 , 让主人公回到了二十年前 , 只有在那个时代 , 人们还会为腾空离地的理想买单 。 《四海》里的纯真 , 是一种沧桑的纯真 , 一种错位的、无法安置的纯真 。
文章图片
《四海》剧照
Q:当时代的巨轮真的以巨轮的面目出现的时候 , 当预示着结尾的《麦琪的礼物》就出现在男主人公的手边 , 有人会质疑 , 韩寒的修辞系统是否过于简单 , 过于浅白?也有人会提出 , 为什么在周星驰的电影里这么做就可以 , 我们会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周星驰吗?
顿河 , 制片人
隐喻一直是电影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核心叙事推进的同时夹带表达私货 , 也是导演的特权 。 但虚和实之间要保证某种统一性和连贯性 , 观众在进入影院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进入一个假想的情境中 , 巨轮的问题是观众才在小镇少年的友谊里感受某种写实的真情 , 超现实的巨轮“猛烈”的到来碾压的是刚刚建立的对故事真实性的信任 。 周星驰的电影情境不一 , 但一部电影里同一性上不太发生偏移 , 因此在“特别假“的故事中反而能产生特别真的情感 。 《四海》的情感是真挚的 , 表达也是有态度的 , 但虚实的衔接转换和观众感受产生了错位 。
贾行家 , 作家
周星驰建立了一个能“对冲”严肃命题和抒情的喜剧系统 。 香港电影一路看过来 , 会发现他的这个系统由来有自 , 运转娴熟 , 自己对自己的消解恰到好处 , 该留下的能留下 , 同时 , 外来因素也不那么容易融进去 , 比如把《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巩俐换成一个香港本土演员可能会好很多 。
- 冰上|小沈阳宋小宝后,又有本山弟子当导演,联袂贾冰上演《卧鼠藏虫》
- 片段|王菊作为新人演员已经非常棒,《爱很美味》看得很开心
- 结局|《镜双城》白璎不是白薇转世,变成白薇后裔?这点改动令剧情合理
- 真名|《老闺蜜》:许娣演了一个女汉子,真名叫刘亦男,演技给力
- 赵灵犀|《甄嬛传》10年了还这么有梗!I梨花剧场I梨花教育
- 情节|近期正在热播的五部剧,《假日暖洋洋2》排第三,你在追哪一部?
- 电影|《古惑仔》中教人做人的5大定律,明白道理的混得都不错
- 喜剧|深度短文:看《不要抬头》时笑得越是大声,生活越是绝望
- 活动|电影《神秘海域》欧洲路演精彩不断 荷兰弟造型百变帅炸天
- 电影|扬名立万到底哪里好看,这么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