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大厂光环背后的审核员:一天审1600条视频,逃不开熬夜( 三 )


然而 , 审核员这一岗位 , 也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 互联网信息呈指数增长 , 所有信息全靠人工审核 , 面临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 , 不论是从减少人力成本 , 还是标准化考虑 , 大厂们都在尝试着如何“让机器替代审核员” 。
确实 , 近几年 , 审核行业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 。
聂斌告诉深燃 , 2016年时 , 他所在的大厂 , 刚开拓视频业务 , 团队二三十人 , 全靠人工审核看完所有视频的每一帧内容 , 没有机器介入 。 后来 , 视频量多了 , 会采用抽帧方式先机审一遍 , 比如一个视频30秒 , 会从中抽20帧 , 过一遍算法 , 如果与模型库里的问题内容匹配上 , 则视频上线不了 , 不需要每一个视频都由人工审核 。

专门推广“机审”业务的第三方公司员工李树告诉深燃 , 以文本为例 , 他们刚推出色情模型时 , 准确率才20%左右 , 经过测试调优 , 几年后机审的准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 。
即便如此 , 人工审核 , 仍旧是行业里重要的一部分 。
李树表示 , 机审时效高、成本低、标准性强 , 但劣势是模型需要不断泛化学习 。 比如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 , 会生成新的词汇或图片 , 这需要先不断训练模型 , 来提高机审的准确率 , 但这前后需要时间 。 对于突发事件的反馈 , 尤其依赖人审 。
此前就有审核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 , 从事审核工作越久 , 就越肯定人审永远都不会被机器代替 。 “因为网友真的是太厉害了 , 特别是中文博大精深 , 色情、赌博、诈骗一类的问题内容永远会有变形 。 ”
目前 , 很多大厂采用“机审+人审”结合 , 即前期由机审完成大量初筛 , 返回相应标签 , 再由人工进行复审 , 质检人员对内容会再审核一次 。
也正因为如此 , 大厂审核岗的人数在逐年增加 。
审核员的处境 , 会好吗?这次B站员工猝死事件 , 让审核岗被推到聚光灯下 。
近几年 , 大厂对于审核员的需求持续增长 , 但具体到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上 , 还有提升空间 。
聂斌就提到一个困惑 。 尽管他认可审核的价值 , 但让他感到尴尬的是 , “审核本身对公司不产生营收和价值 , 所以团队需要拼命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作用 。 ”
杜建告诉深燃 , 早期审核岗绩效体系还没有独立出来时 , 如果绩效有S/A/B三个梯度 , 审核岗永远会是B , “因为很难有亮点” 。 他带团队时 , 这样的结果 , 很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 公司似乎也没有兴趣设置好的激励模式 。
而员工面临极大工作强度 , 也没有在制度上给予足够的保障 。 杜建举例 , 他之前所在的公司为了节省成本 , 员工熬夜加班后 , 不给加班费、只能调休 , 但工作节奏又不让有调休机会 , 造成员工无法停下来休息 。

避免过劳、激励员工 , 并非没有解法 。
例如在排班上 , 杜建提到 , 关键是合理分配夜班、加班以及人力的使用 , 做好人力和机器的配合 , 三班倒(每班次8小时)比两班倒(每班次12小时) , 相对更能让员工接受 。
遇到春节这类法定节假日 , 有的公司会提前做好规划 , 给足加班费 , 吸引愿意留下来加班的员工 , 同时找到外包公司增加人手 , 解决临时性的人力需求 。 聂斌总结 , 其实就是夜班需要可控 , 保障员工休息 , 同时福利待遇也要给足 。
在员工的发展空间上 , 尽管公认空间较小 , 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 。
已经升为审核经理的聂斌介绍 , 从纵向来看 , 审核岗员工的发展有一线、组长、主管、经理、总监、基地负责人6个阶段 , 在横向上 , 也有向专员岗位拓展的机会 , 如质检、风控、策略、培训等 , 并非完全没有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