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丨黄礼攸:源头活水( 二 )


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云:画不但法古 , 当法自然 。
清代董棨在《养素居画学钩深》中也谈及前贤云:“师古人而后师造化 。 ”古人之法是用 , 而造化之象是体 。 古人之所画皆造化 , 而造化之显著 , 无非是画 。 所以圣人不言《易》 , 而动静起居无非《易》 。 画师到至极之地 , 而行住坐卧无非画 。
|创作谈丨黄礼攸:源头活水
本文图片

黄礼攸 白马塔村 80x60cm 2017年
从以上画论中可以看出:师古人 , 更多是学习古人的绘画理论和方法技巧 , 有各种观点 , 有多种方法 , 主要体现在“用”上;师造化 , 则是在师古人的基础上向自然、向生活、向社会、向这个可以感知的世界学习 。 “不泥古法 , 不执己见 , 惟在活而已矣 。 ”郑板桥所谈之“活”与董棨所谈之“体”是绘画的根本 , 是不同时代艺术家创作的真正源泉所在 。
那如何师造化呢?当然是向自然探究和学习各种规律 , 也就是求真 , 这同时也是艺术学习重要的功课和路径 。 中国古代有很多师法自然的典范 , 如清代画家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 , 其作品千变万化 , 笔墨鲜活 , 气韵生动 , 无论是章法、造型、用笔、设色都少有雷同 。 宋代范宽提出“写松万本始得其真” , 他极其重视写生 , 长期生活在华山、终南山等名山大川之中 , 其穷究自然造化 , 山川气势尽收眼底 , 对景造境 , 对林写生 , 故有了《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名作佳构 。 对应西方 , 以印象派画家为代表的透纳、修拉、西斯莱、雷诺阿、凡·高、高更、塞尚等 , 都是通过走出画室 , 走进大自然 , 在阳光雨雾下与自然对话交流 , 从而创作出了大批惊艳全球的印象主义作品 , 同时也影响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走进自然 , 用写生的方式创作出众多具有时代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
|创作谈丨黄礼攸:源头活水
本文图片

黄礼攸 空谷幽风 布面油彩 70X70cm 2016画于湘西
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与中国的“师造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 艺术的根源在自然、在生活 , 没有生活原型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 , 生活中的所有点滴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和原型 。 并且 , 艺术家也只有深入生活、反思社会、放眼世界 , 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 , 从而激发创作热情 , 打开创作思路 , 从根本上发现美、提炼美、思考美 , 才有可能创造美 。 这是动力 , 是激情 , 是源头 , 是几千年文化艺术创作的方法和共同选择 , 更是每个艺术家创作出独立于艺术之林并具有强烈时代印迹和精神品格作品的重要源泉 。
|创作谈丨黄礼攸:源头活水
本文图片

黄礼攸 雨后 布面油彩 60x50cm 2015年
在世界艺术风起云涌、变幻莫测的今天 , 架上艺术家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 创作方式和途径的选择也意味着创作方法、手段的局限 , 在全球高科技应用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 如何让架上艺术焕发新的活力?如何在这浩渺的艺术海洋中不迷失自我?这是每一位从事架上艺术创作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 所以 , 如何对接传统、对话自然、选择生活、思考社会?对世界艺术如何做出当下的思考和回应?我想 , 这便是源头活水的当代意义所在 。
|创作谈丨黄礼攸: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