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化|古人审美,得益于文化的积淀

于文化|古人审美,得益于文化的积淀
本文图片

中式
君语
+
古人的审美逻辑 , 得益于传统文化的积淀 。
于文化|古人审美,得益于文化的积淀
本文图片

古人的品位与审美 , 与现代人是有一些差异的 , 即便对于流传后世的诗文而言 , 各自在评价的方式上 , 也会有所出入 。
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 我们能接触到的东西太多 , 所以今人对同一事物的审美多有不同 。
而古人的审美 , 因受到《诗经》、《楚辞》的影响极大 , 相对的 , 就会统一许多 。
不同时代的人 , 对于诗文之美的认知或许不好比较 , 但一个人才华的高低 , 却是相对明显的事情 。
于文化|古人审美,得益于文化的积淀
本文图片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 , 出现过无数才华横溢的人 , 他们或才思敏锐、或天赋卓绝、或博览群书、或通明世事;
这些优秀的前人们 , 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宝贵的精神财富 。
而要说历史上究竟哪个人的才华最高 , 或许并不会有完全统一的答案 , 但却有一个人 , 他的才华 , 在古时候是最被人们所称道的 。
于文化|古人审美,得益于文化的积淀
本文图片

在南北朝时 ,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 , 名叫谢灵运 。
这个人 , 可以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祖师 , 他不仅才华高绝 , 而且极其自负 。
恃才傲物的谢灵运 , 曾经说过一段话 , 大概的意思是 , 当世所有人的才华加在一起 , 也不过和自己一个人相差仿佛 。
能说出这种话 , 可见他是自负到了什么程度 , 但就连这么自负的一个人 , 都要在后面补上一句——但曹子建的才华是我的八倍 。
于文化|古人审美,得益于文化的积淀
本文图片

谢灵运认为 , 当世所有人的才华加在一起 , 也不过是曹植的八分之一而已 。 而这件事 , 正是成语“才高八斗”的来由 。
南朝的文学批评家钟嵘 , 在其所著的《诗品》中说:
曹植在文章上的造诣 , 相当于孔子、周公在思想上的成就 , 后世文人与他相比 , 只能如烛火面对太阳 。
清朝的诗词理论家王士祯说 , 古往今来就才华而言 , 能被称为“仙才”的只有三个人——曹植、李白、苏轼 。
于文化|古人审美,得益于文化的积淀
本文图片

而李白自己却说:“曹植为建安之雄才 , 惟堪捧驾 。 天下豪俊 , 翕然趋风 , 白之不敏 , 窃慕高论 。 ”
我们知道 , 李白可是很狂傲的人 , 他如果没有真的这么认为 , 是绝不会因曹植是前人 , 就故作谦卑的 。
对今人而言 , 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李清照等人 , 自然更加让人耳熟能详;
但在古人眼里 , 似乎那写出“轻云蔽月、流风回雪”的曹子建 , 还要更胜一筹 。
于文化|古人审美,得益于文化的积淀
本文图片

而古人们 , 对于诗文的评价上 , 除了注重其才 , 也注重其品 。
这“品”的标准在于 , 一篇诗文是否有《诗经》、《楚辞》的纯粹无邪之美 。
在宋朝时 , 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到了历史上的顶峰 , 人们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 都有了更加苛刻的审美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