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钱锺书说“边”|胡晓明( 二 )


再往里面说 , 一方面 , 你有你的身份认定、专业职守、人生阅历与规范性要求 , 这必然有边界;另一方面 , 又因你的身份、专业、阅历与其他机缘、其他关切、其他视界 , 有一特别的交接处 , 如同交叉路径的花园小路 , 自有其可以利用的优势 。
我想我正是一个喜欢沾边、出边、犯边甚至拓边的人 。 在教书之余 , 偏喜随笔札记 , 这是“出边” 。 治古典 , 又串门现代 , 这是“犯边” 。 一手写旧诗 , 另一手评新诗(曾任三届全球大学生短诗竞赛的终评委);做文学研究的 , 却兼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 并出版过一本书叫《巴黎美学札记》 , 这更是“沾边” 。 沾边 , 是一种知识的融通与思想的分享;出边 , 是转换一下思路 , 不太执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 而要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来到外面去看看 , 要站在周边看自己的问题 , 要有外向型的思考 , 要有一种移动式的游击战术 。 我记得梁漱溟先生在《朝话》里讲过一个故事 , 说有一个猴子 , 一心想把没有盖子的玻璃瓶里的一片药取出来 , 它一念执着于它眼睛里看见的药片 , 就是在瓶子的底部 , 于是拼命往瓶子的底部抠 , 抠呀抠 , 永远不会想到应该把瓶子口朝下倒转过来 。
拓边 , 就是开拓自己的领地 。 其实中文很美丽很灵活 , 不能把它看得太小 , 做得太僵硬太死板 。 “边”是一个很丰富的有关写作的思想 , 除了上面所写的 , 更让我们生发联想 , 去思考雅与俗的边上 , 学院与大众的边上 , 文学与史学的边上 , 作者与读者的边上 , 甚至体制与民间的边上……不以某一个位置作为中心 , 作为固定视角与现成思维 。 我们要把中文做大、做活 , 但是我们又要在中文自身之中 , 做精、做透 。 中文是我们的母语 , “儿女在身边” , 这个“边”是很亲近的意思 。 我们就在中文的身边 , 而不在身外 。 这就是钱锺书先生所讲到的“边”的意义 。
作者:胡晓明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 ,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