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美国作家的眼中 , 棒球不仅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隐喻符号 , 还是一座可以塞进各种社会文化观念的蓄水池 , 既可以从体育小说的角度来讲述运动本身 , 也可以采取形而上的方式 , 以棒球为载体切入文本 , 进而构建一系列文学事件 。 从历史上来看 , 早期涉及棒球的小说都是针对青少年的成长小说 , 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 , 相当多报道棒球比赛的体育采访人员转而创作以棒球为主题的故事 。 在这些成长小说中 , 棒球运动员经常被描述为具有至高道德标准的英雄人物 , 从事万众瞩目的体育运动 , 披荆斩棘最终赢得冠军或获得历练而成长 。 这种源自成长小说的叙述模式屡试不爽 , 至今仍同样适用 。 例如在2011年出版、引人关注的棒球小说《防守的艺术》( The Art of Fielding)中 , 作者查德·哈巴赫(Chad Harbach)就以惟妙惟肖的笔触讲述了一个颇有天赋的青年球员如何走出阴影的故事 。
文章图片
哈巴赫的《防守的艺术》是最近十年最受好评的“棒球”小说 , 被视为成长主题叙事的一次复兴 。
不过 ,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伴随着进步主义由盛而衰 , 这类小说中的主角越来越多地变成或梦断职业赛场、或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的落魄者 , 又或是燃尽自己生活、直面命运的悲剧英雄 。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当然不是一部以棒球为主题的小说 , 但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故事开头便谈到了职业棒球比赛和纽约洋基队历史上的最伟大球星之一——乔·迪马乔(Joe DiMaggio) , 并视之为偶像 。 当与那条鱼搏斗时 , 老人将自己的挣扎与迪马乔在球场上的伤病联系在了一起 , 并以此激励自己不要放弃:“但是我一定要有信心 , 一定要对得起那了不起的迪马乔 , 他即使脚后跟长了骨刺 , 在疼痛 , 也能把一切做得十全十美 。 ”
文章图片
被老渔夫圣地亚哥视为偶像的迪马乔
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在《时间与河流》( Time and the River)中曾以诗意的语言描绘过1912年世界大赛期间南方小镇的民众围观报社外记分牌的盛况 。 他们通过记分牌上数字的变化 , 想象着这场千里之外比赛的精彩场面 。 沃尔夫在另一部代表作《你不能再回家》( You Can't Go Howe Again)中也塑造过一位棒球生涯即将结束的老球员的文学形象 。 马克·哈里斯(Mark Harris)在代表作《鼓声慢慢》( Bang the Drum Slowly)中讲述了一位注定无法成功的棒球手如何面对死亡的故事 。 这部广受赞誉的棒球小说在1973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 同样大获成功 , 也让主演罗伯特·德尼罗为人所熟知 。
文章图片
《鼓声慢慢》的电影海报
伴随着二战后高度工业化的现代化浪潮 , 历史悠久的棒球运动又被赋予了更多“田园诗”般的浪漫主义想象 。 与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齐名的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在1952年发表的小说《天生好手》( The Natural)虽不是他最受评论界好评的作品 , 但却可能是他最畅销的代表作 , 曾在1984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 《天生好手》是一部非常纯粹的棒球小说 , 棒球不仅是故事的背景 , 也是故事的主轴 。 主角霍布斯是一位有着惊人的棒球天赋 , 却因为被卷入一场意外的枪击事件而跌入人生低谷 , 之后又尝试振作的悲剧式人物 。 马拉默德并不满足于仅仅创作一部棒球小说 , 而这部小说所牵扯的主题也远远超出体育本身 , 作者甚至掺入了“亚瑟王传说”般的传奇色彩——让主角拿到了一根堪比“王者之剑”(Excalibur)的神奇球棒 。 在这个现实与神话交织的叙事中 , 从前工业化时代传承而来的棒球运动似乎成了最适合的故事载体 。
- 流沙河|精选诗歌|那一只蟋蟀——怀念流沙河先生
- 非法|一把沙子能变出一个冰墩墩?
- 陈亮#辛弃疾回忆沙场往事,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
- 长沙高新区|为什么俱乐部宁愿欠薪、负债,也不愿意把薪水降到200万以下?
- 波兰|新春之际庆友谊 华沙举办“琥珀丝绸”音乐会
- 长沙银行|九卦| 多家银行海选70后高管 年薪百万心动了吗
- 猪八戒|难怪八戒敢骂孙悟空,沙僧却不敢,原来与他被贬的真正原因有关?
- 孙悟空#沙僧知道杀死悟空的方式,为何不动手?因为他缺少一样东西?
- 沙僧!成佛后,孙悟空才明白为何观音菩萨不让沙僧官复原职
- 花落#晏殊伤春惜时,写下《浣溪沙》抒发感慨,下阙中两句历来为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