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二 )


文章插图
但足火茶则不同。
足火茶的香气更沉稳,揭盖热闻时,前几冲时,时常是焦糖香、烤瓜子香等烘焙气息,率先登场。
论花香的高扬程度,远不如轻火茶的盖香。
但在喝完一小杯茶后,闻杯底香。
(注:为了便于闻香,选白瓷、窄口的品茗杯,效果会更好。)
足火茶的杯底香,就像前文提到的那个比方。
一闻,就像陷入一团棉花云那样。
悠长、沉稳、浑厚、有凝聚力。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文章插图
照这么看,轻火茶盖香明显,足火茶杯底香突出,倒也不无道理。
因为随着焙火程度的加深,低沸点的茶香在逐渐减少。
在高温焙火的考验后,岩茶香气迎来脱胎换骨的蜕变,变得更加成熟沉稳!
隐隐中,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调节。
焙火程度轻的茶,茶香分子们更加往上扬。
而焙火足一些的岩茶,茶香似乎在往下沉淀凝聚。
可见,焙火可以为岩茶的风味塑形。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文章插图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文章插图
喝岩茶时,轻火、中火、足火,各有各的好。
但千万别选那些空有高香,但无丝毫茶香沉淀的走水茶!
因为它们的香气实在太轻飘。
茶圈里,奉行这样的真理。
即,闻起来香的,不如喝起来香的。
茶香轻飘飘的茶,不过是带有两分虚假的皮相美,但闻久之后,便会发现,它们的香气根本没有高雅、清晰、持久、耐看的范儿!
这种细腻的茶香感受,茶友们不妨在喝茶时,认真体验一二。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文章插图
《4》
高香小品种的香气,是不是不如水仙、肉桂?
比起岩茶的香气聚散,茶友们可能会更耳熟一个词,高级感!
喝岩茶,很多人觉得,小品种茶不如水仙、肉桂等传统品种。
因为它们的香气没有高级感。
甚者,岩茶圈里,存在这样的隐形鄙视链。
部分自诩喝茶多年的老茶客,在外面遇到品种茶时,马上会露出不屑的神情,“我们这样的人从来不喝品种茶。”
“高香品种茶是留给新人喝的,喝茶有段位的人,只喝正岩核心肉桂和水仙。”
“什么,黄观音也能卖到上千块一斤,太不值了!”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文章插图
不知何时,高香小品种茶被排到了鄙视链的最低端。
话说,大家为什么这么不看待品种茶?
听过这样的解释,“小品种太香了,像我们这样的人要喝韵……”
听完,麻花真心觉得不值。
要是真的因为小品种太香,而将其一票否决,实在太冤了。
茶香是一泡岩茶的灵魂。哪怕在专业审评领域,香气占比也不低,普遍能占到总评分的30%。
评茶时,没人会因为一款茶太香,而将一款茶淘汰出局。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文章插图
岩茶!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文章插图
不过,在很多人心里,市面上的高香小品种喝了这么多。
但普遍存在香高、水薄、没有内容,体验不了岩骨的弊病。
久而久之,认定这些品种茶不如正岩水仙、肉桂那样有骨鲠感。
其实不然,那是因为种在正岩山场的小品种,实在太少。
喝一泡正岩的黄观音,就能心知肚明:
岩韵这回事,跟品种根本没关系!
根正苗红的正岩茶,在接受充足的风化岩碎屑滋养下,只要工艺别太糟糕,又怎么会没有岩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