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鲁迅葬礼:16大文豪抬棺,北大校长、国母扶棺,送行队伍十几里
文章插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 蔡元培$鲁迅葬礼:16大文豪抬棺,北大校长、国母扶棺,送行队伍十几里】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是一个让无数国人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一位伟大的文豪,一位以笔为枪杆的民族战士,去世了。
去世的人便是被称为民族脊梁,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先生。
死亡或轻于鸿毛,或重如泰山。鲁迅先生的亡故,对当时民智初开的中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文学之星就此陨落,在听到这个悲痛欲绝的消息之后,社会各界人士及各大团体,纷纷前来吊唁,葬礼上人山人海。
在前来吊唁的人之中,文学界半数的人都到达了鲁迅葬礼现场。
文章插图
这与平素犀利文锋得罪文人的传言大相径庭,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即便言辞犀利,批判起来毫不留情,但文人们心中对他仍旧是无比的崇敬。
鲁迅先生因为长期为了新文化运动殚精竭虑,换上了气喘病,而这个疾病在医疗落后的旧社会,基本无药可治。
鲁迅先生重病期间,依旧拖着柔弱的病躯,笔耕不辍,深耕文坛,他高大但瘦弱的身躯出现个无数个点着灯盏的夜晚。
鲁迅深知,自己多写一篇文章,就能多为后世留下一些东西,就能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加笔直,想到此,鲁迅更加不敢懈怠。
鲁迅在人生的最后弥留之际,于自己的散文集中写下《死》这篇文章作为遗嘱。
文章插图
现在每每读来,文章还是令人无比的辛酸,透过鲁迅潇洒犀利的文笔,透露着先生大无畏的精神和对世间的留恋。
宋庆龄和蔡元培都是鲁迅先生的好友,清晨当宋庆龄和蔡先生得知鲁迅因病亡故的消息之后,悲伤得不能自持。
他们顾不得梳洗整理仪表,匆匆跟随前来通知的家属来到鲁迅遗体停放的大陆新村9号。
鲁迅先生此刻没有了平日的清冷孤傲,只是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犹如睡着了一般。
当时家属周作人、许广平等人已经在现场了,众人强忍悲痛,很快在商议之后决定,将鲁迅的遗体抬至胶州路的万国殡仪馆。
当到达万国殡仪馆不久后,这个地方已经被得知消息赶来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
文章插图
大家都前来吊唁这位伟大的文人,来送这位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走完最后一程。
鲁迅的追悼会,因为人数到达得实在太多,故而延期了一天,总共有两天的时间。
第一天前来吊唁的人数足足达到4462人,有46个团体。第二天前来悼念的人数也有将近3000人,团体有68个。
这在中国文人追悼会上是史无前例人数最多的一次,从此也再没有过这样的文人葬礼。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在中国文坛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有多高。
文章插图
不但国内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悼念鲁迅先生,就连国外的文坛也来了代表,亲赴现场对鲁迅先生进行吊唁。
这样空前绝后的人数规模伴随着人们悲怆的情绪在整个上海蔓延了数天的时间。
人在死去之后,是要由自己最亲近的亲属们,抬棺扶灵的。
- 鲁迅$名人后代有多难?周令飞为摆脱“鲁迅之孙”头衔当兵,仍被逼写稿
- 北大#鲁迅受邀去北大上课,一开口学生哄堂大笑,听了会后全体肃然起敬!
- 学生们$鲁迅第一次讲课的时候,教室里哄堂大笑,15分钟后教室鸦雀无声!
- 扶灵$鲁迅出殡实拍,数十公里路不靠车马,扶灵之人来头一个比一个大
- 两人@胡适被鲁迅骂了10多年,为何从来不还口?晚年胡适:他是我们的人
- 鲁迅!朱安卖鲁迅遗物遭反对,朱安哭诉:我也是鲁迅的遗物谁来保存我?
- 侠义$李敖谈金庸:一百年后,我们还会看鲁迅,但不一定会看金庸
-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玩伴闰土的后人今何在?依旧为鲁迅工作,再也不用种西瓜了
- 一日三餐$萧红笔下的许广平,就是照顾鲁迅生活的老妈子,许广平自己怎么说
- 朱安!她不是鲁迅的妻子,却生了鲁迅的儿子,一生比鲁迅的发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