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元稹在一首诗中描写了孩童过春节的场景:“乱骑残爆竹 , 争唾小旋风 。 骂雨愁妨走 , 呵冰喜旋融 。 ”展现了一派天真情趣 。 “争唾小旋风” , 因古人认为旋风是“鬼” , 吐唾沫可以将它镇服 , 晋代《搜神记》里的《宋定伯捉鬼》讲的就是人用唾沫把鬼变成羊的故事 。 “乱骑残爆竹”似乎比较危险 , 但这里的爆竹和现代的“烟花爆竹”并不一样 , 里面并没有火药的成分 , 是直接将竹子放在火里燃烧 , 也叫“爆竿” 。 “新历才将半纸开 , 小庭犹聚爆竿灰”所写的就是爆竹燃尽的景象 。 由于竹节中空 , 燃烧时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 , 令竹身爆裂开来 , 便会发出较大的响声 。 待宋代火药广泛使用后 , 人们将纸筒或麻茎卷入火药、接上引线 , 点燃后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 , 叫做“爆仗” , 也称为“爆竹” , 后来更是发明出花样繁多的烟花 。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竹子燃烧有响声的特性 , 春秋时期已有“除夜烧盆爆竹”的记载 。 两晋南北朝时期 , 人们在正月初一“鸡鸣而起 , 先于庭前爆竹燃草 , 以辟山臊恶鬼” 。 唐诗中的“桃枝堪辟恶 , 爆竹好惊眠”“兰萎残此夜 , 竹爆和诸邻” , 均为对此习俗的表述 。
【恶鬼|爆竹声声待春归】说到爆竹 , 现代人很容易联想起一个关于春节起源的传说 , 也即“年兽”的故事:相传有一头凶恶的怪兽叫“年” , 专门在每年的最后一夜吃人 , 吓得家家闭门不出 , 通宵不敢睡觉 。 后来人们得知“年兽”怕响声、怕红色 , 就燃放爆竹、张贴春联把它吓走 。 从此 , 放爆竹、贴春联和除夕团圆守岁就成了辞旧迎新的习俗 , 人们将用这些方式度过这一天叫“过年” 。 还有另一个大同小异的故事 , 把怪兽的名字改成了“夕” , 并说“除夕”就是除掉怪兽的意思 。 其实 , 遍览古籍也不见“年兽”“夕兽”的记载 。
现代汉语里一年、一岁、一载的含义相同 , 但在古代它们各有不同的寓意 , “‘岁’取岁星行一次 , ‘年’取禾一熟 , ‘载’取物终更始” , “年”字在甲骨文里是一个人背着收获的禾谷的形象 , 意为“大有” , 象征着每年一度的谷物成熟 , 和怪兽没有关联 。 “除夕”的名字由来是“旧岁至此夕而除” , “夕”本指傍晚、夜晚 , 引申为月终、年终 , 另外根据古人定历习惯 , 有的地方管冬至夜也叫除夕、除夜 , 和“除掉叫夕的怪兽”一说亦无关系 。 很可能“年兽”传说诞生的时间并不长 , 但俨然在年俗传说中“后来居上” , 这方面已有多位学者进行考据 。
不过 , 虽然春节的习俗和所谓的“年兽”并无关联 , 但这一传说也非全然杜撰 , 很可能是民间在对自古以来的驱邪祈福仪式口耳相传的过程中 , 把原本除夕夜驱逐的“山臊恶鬼”和“年”“夕”牵强附会在一起 。 实际上 , 与其说燃烧爆竹等物是为了驱逐“年兽”或“恶鬼” , 不如将其看作上古时期人类点火惊吓野兽、熏燎药草驱除疫气的延续 。
- |元宵节,看灯去
- 笑语|2022,开工大吉,如虎添翼!
- 爆竹$3首写春节鞭炮的古诗词,唤醒记忆中的年味,值得细细品味
- 爆竹声|我眼中的春节
- 胜利凯旋@网络中国节·春节丨【年俗日历·大年初四】常山战鼓声声擂
- 王安忆|假日书房|王安忆:大年初一的爆竹“就像雄鸡司晨,揭开了新纪元”
- 习俗!初一习俗,你都知道吗?
- 爆竹@散文 | 谭 鑫:年的声音
- 爆竹声|除夕的年俗,你知道多少?
- 抖擞|旧年钟声入新年,爆竹阵阵岁经添。奈得华夏将抖擞,仓有余粮库有钱。感谢过去有你们相伴,新的一年,唯愿您,常开心、常欣喜、有趣、有盼、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