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天津的俏皮话年画

天津卫的哏儿 , 更多体现在语言上 。 特别是在老天津流传的俏皮话儿 , 形象生动 , 耐人寻味 。
上世纪50年代 , 我家住在南开区的一个大杂院 。 家家户户要买来彩色年画贴在屋内的墙上 , 增添过年的喜庆气氛 。 记得有一年 , 父亲不但买来《龙凤呈祥》《梁红玉抗金兵》《红楼梦》等戏出儿年画 , 还买来一幅图文并茂的《天津俏皮话》年画 。 该彩画大约一米多长 , 宽50厘米左右;采用漫画形式 , 每一幅图画下面注有一句俏皮话 。 彼时我正在上小学 , 对这幅充满童趣的年画非常喜欢 , 没事儿就趴在桌子上欣赏 。
其中 , 有些图画以文学名著人物为题材 。 如:周瑜当当——穷都督(嘟嘟) 。 画面上周瑜穿着戏服 , 头插锦鸡翎 , 抱着一个包袱 , 站在当铺高高的柜台前 。 该俏皮话儿巧妙地联想了周瑜穷困潦倒的窘况 , 又利用谐音 , 将“穷都督” , 化为说话时的“穷嘟嘟” , 诙谐幽默 。 再如:张飞纫针——大眼瞪小眼儿 。 都知道张飞是豹头环眼 , 让他纫针 , 当然是大眼睛瞪着小针眼儿了 。 图中的张飞瞪着大眼睛纫针 , 滑稽可笑 。
另外一些则带有鲜明的时代痕迹 。 如:老妈儿坐飞机——抖起来了 。 早年间称女佣人为老妈子 。 抖起来 , 指人有地位或发了财而洋洋得意起来 。 图中的中年妇女 , 一人坐在飞机上露出半个身子 , 喜笑颜开 。 如今 , “老妈儿”的称呼早已被扬弃 , 家政人员坐飞机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
再如:刘二爷剥蒜——两耽误 。 这里包含着一个老年间大杂院里的故事 。 刘二爷孤身一人 , 同院邻居有时包饺子就给他送去一碗 。 有一天刘二爷看见邻居包饺子 , 就在自家门口剥蒜等着人家送饺子 。 谁承想邻居看见刘二爷剥蒜 , 以为他也包饺子了 , 就没给他送 。 这个俏皮话指双方因会错意而误事 , 亦折射出天津人尊老爱幼、古道热肠的优良传统 。
又如:拾茅蓝的溜河边——剟鱼(多余) 。 画面上一个衣着破旧的大男孩 , 手里拿着个竹竿和钩针制作的剟子 , 背着个竹筐 , 在河边溜达……“拾茅蓝的”所用的“剟子” , 本来是剟取破布头儿、废纸屑用的 , 用它去剟河里的鱼 , 不过是脱离实际的妄想 。 观此 , 让我陡生同情之心 。 如今收废品的都用上电动车和手机了 , 早已看不见拾茅蓝的了 。
还有 , 挑水的看大河——净是钱啦!画面上的挑水人 , 敞胸露怀 , 汗流满面;头顶草帽 , 颈围毛巾 , 看上去非常辛苦 。 因为以前没有自来水 , 市民吃水依靠挑水人从河里或井里打水挑来卖 , 对于卖水者来说河水就是钱 , 这句话用来讽刺满脑子只惦记钱的人 。 挑水的回头——过了井(景)啦!指做事的最好光景已经过去了 。 剃头挑子——一头儿热 , 是指办事时一厢情愿 。 画面上剃头师傅的扁担挑子 , 一头是方凳子 , 凉的;一头是小火炉上放置铜盆 , 盆里的水保持热度 , 十分形象 。
【天津|老天津的俏皮话年画】70年弹指一挥间 。 当年我居住的大杂院老屋 , 早已拆除盖起了新居民楼 。 那幅俏皮话年画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 然而 , 画上透着的哏儿都魅力 , 仍长久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