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的远方 , 无数的人们 , 都与我有关”是鲁迅给人们的启示 。 在人们有限的认知范畴中 , 经验世界的丰盈需要依赖“媒介物”的存在才能使有限的生活产生时空链接的无限性 , 而书籍便是这样一种经验世界的“媒介物” 。
毋庸置疑 , 阅读行为本身是一种知觉表象 , 而人们的感性阅读与理性洞见却构筑了一座恢宏而磅礴的意义大厦 。 就我个人而言 , 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活动 , 也是一种毫无功利性可言的自我探索活动 。 在我的生命中 , 经由阅读遇见了许多精神密码一致的友人 , 他们得以让我跨越地理视域的边界 , 在有限的认知藩篱之外 , 与一群伟大的头脑交谈并发生意义世界的碰撞 , 从而在庸常生活的秩序感中偶尔获得一些“例外经验” 。
“例外经验”一:哲学的慰藉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认为 , 知觉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感官及日常生活经验所揭露给我们的世界” 。 但他又认为这一切“只是假象” 。 因此 , 从这一论断出发 , 阅读给我们所揭示的或者启示的兴许是对这一“知觉世界”的体认 。 然而 , 作为现代人 , 人们又身陷在一种由媒介经验构筑但自我价值体系尚未确立的生活中 , 他们不能对此“假象”予以严肃的思考和清醒的认知 。 因此 ,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就成为人们公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的同名书籍《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 试图让人们了解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在一个价值多元、文化多样、思想多变的时代更好地生活 , 而不是陷入相对主义泛滥、多元主义迷失的价值深渊中不能自拔 , 甚而失去自我主体的意义建构能力 。
刘擎认为 , 做这样一项工作是站在“新的地平线上”观察空间上横向的现代文化与时间上纵向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纵横交错”的同构性 。 而作为现代人 , 我们如何在“原本如此”“为何如此”与“未必如此”之间区隔出一个意义明确的价值序列是需要深入思考并谨慎对待的问题 。 尽管现代性的危机早已来临 , 但是人们却未曾及时反省并发展出一种有效的行动能力展开自我救赎 。 在刘擎看来“失去这种自省能力 , 也就取消了意识形态与知识批判之间的界限” 。 我认为 , 这种自省能力的发展和救赎能力的获得需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 说得直白些 , 便是通过观察更多的域外经验与“他者经验”来确立自我价值而产生一种更为深刻的体认 。
从这个角度而言 , 许知远的《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给我的启示更多 。 从感性认知上来看 , 该书只是诸多许氏游记当中的一本 , 没有任何特殊性 , 相较于《中国纪事》《我要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转折年代》等观察性书籍而言 , 该书仍然有着翻译体叙事的烦冗 。 许知远笔下那些伟大的传记作家和时代的记录者深嵌在时代的履痕之中 , 这本书的语言和思考如同许知远在视频节目《十三邀》当中一样 , 总是用一种概括性的经验覆盖细节的生动性 , 然而在纵横全球的视野和扩张性的话语面前 , 他的“游荡经验”是否可以比照出一个经济腾飞而又充满符号性想象的当代中国 , 这是我认为值得商榷的 。
纵观刘擎和许知远的书写 ,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展现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价值包容与开放 , 同时他们又自觉践行一种知识分子传统并拥有清醒的现代意识 。 关于知识分子群体的研究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的《中国知识分子十论》是我阅读范围内的典范之作 。
此外 , 便是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先生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 该书与其说是一本“知识分子的肖像合集” , 倒不如说是一本研究中国知识分子传统和知识分子精神的力作 。 徐复观一则以宏观讨论的方式总体性概括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精神特征 , 笔锋辛辣而又机锋巧藏;一则又以个体案例的方式展开观察 , 笔墨含蓄而又讥诮飞扬 。
- 历史|每一个现在,都有我们暂时不能明了的意义
- 意义|每一个现在,都有我们暂时不能明了的意义
- 历史|每一个现在,都有我们暂时不能明了的意义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 中国女性$点一盏灯,守一生愿,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诠释“坚守”的意义
- 文化|点一盏灯,守一生愿,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诠释“坚守”的意义
- 第一眼看&这只大树之手,紧抓住大树几十年不放,有点意义
- 考古|作为冬奥核心区的“中国文化名片”,太子城遗址考古发掘有何意义?
- 黑客|剑九黄学武不吃亏,学武不上当,有4条借鉴意义
- 物质#一个人最好的状态:物质极简,精神丰盈,生活随意
- maria&世界上第一颗钻石戒指,意义非凡,盘点那些璀璨而闪耀的钻石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