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这个工薪阶层玩收藏,结果被坑到牙疼。( 三 )


03时代风流 , 国之义士
“满清之季 , 收藏古铜器者辈起 , 凡十余家 , 家皆百器以上 。 民国以来 , 故家零落殆尽 , 军阀构祸 , 国无宁岁 。 关、洛之民 , 困于饥馑 , 或掘虚墓 , 取所藏以救死 , 政府莫能禁 。 异邦之有力者 , 挟其多金 , 来相购取 。 于是古器外流 , 遂如水之就壑 。 ”——容庚
处于社会动乱 , 容庚感慨国家古器外流 , 国内古铜器研究却尚未就绪 , “人方劫掠我文物 , 倾覆我国家 。 吾不学为耻耳 。 ”于是作《海外吉金图录》之辑 , 并嘤鸣求友 , 在1923年9月1日倡导成立考古学社 , 搜集古彝器资料图片拓本 , 费八年之功 , 撰编出版《商周彝器通考》 , 以破“支那出土瑰宝有赖日本研究”之谬论 , 书籍出版时容庚说终于出了这口气 。



郭沫若 致容庚书简21.2×18.3cm纸本墨笔1930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我的工资收入并不高 , 但这十几年来 , 我倾尽我的所有收藏了这些字画器物 。 为的就是学术研究以及保护我国的珍贵文物 , 以免外流 。 ”早在1950年代 , 容庚就分两次给广州博物馆捐出自己珍藏的青铜器95件 , 其中一级文物9件 , 二级文物37件 , 三级文物2件 , 一般文物47件 。 在容庚离世后 , 其子女陆续捐出容庚旧藏 。
至今 , 据统计 , 容庚及家属先后向国家捐出青铜器近200件 , 历代书画1200余件 , 古籍善本1万余套册 , 甲骨、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近千件 , 以及大量的著作手稿、刻本及抄本 , 散布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广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多家单位 。 “取之于国 , 用之于国” , 是潜藏在容庚收藏最深处的信念 。

深圳博物馆“与古为徒:容庚的学术与时代”展览现场
容庚先生80多岁时 , 有人想为他写传记 , 他拒绝了 , 理由是“我不是你们说的那么坏 , 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 。 ”这样一个有情怀有担当的大收藏家 , 是时之幸也 。 容庚 , 字希白 , 号颂斋 。 1894年农历八月初六日生于广东东莞 , 1983年3月6日卒于广州 。 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 。 1925年任北京大学讲师 。 1926年至1941年任燕京大学副教授、教授 , 兼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和《燕京学报》、《考古社刊》主编 。 194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 1946年任岭南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 1952年后至去世任中山大学教授 。 曾兼任广东省书法篆刻家协会主任等职 。 1981年被批准为汉语文字学首批博士生导师 。 代表作有《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 。
参考资料:美术报《容庚与北平古玩市场》深圳博物馆《与古为徒——容庚的学术与时代》诗意花城生活圈  《你可知道 , 广东之宝容庚先生的学术高度有多高 , 日常有多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