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什么落选红色作家,又被点名批评?

说到我国的作者,那就必须提起这个首位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要知道他的作品是多少后来的作者们争相传阅学习的“样本”啊!也正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让他在国内的名气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
我们都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有多高,这个奖项不仅让他在中国作家圈子里受到敬佩,同时也让他在国外的圈子里站稳了脚,但就是这么一个有如此高头衔的作者,却落选了红色作家,甚至还被点名批评!
管谟业,笔名莫言
绝高的写作天赋,作品一炮而红
看到首个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想必大家都猜出来是莫言老师了吧。莫言原名管谟业,他1955年2月17日出生,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童年也并不快乐,因为国家当时的发展不景气,连带着各家各户的生活也都比较艰苦,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份花。从小就不得不“吃苦”的管谟业被迫早早地了解了“人间疾苦”。
1996年,又不幸赶上国家时局动荡,本来还上学的管谟业也不得已因此辍学,开始跟着家人做起农务活,后来又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在1973年,管谟业被派去到县里的棉油加工厂工作。
但管谟业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他不愿意一直在这么一个工厂里日夜不休的工作,他想去更大更广阔的地方看看,也想提高自己的学识。于是在1976年,管谟业离开了那个棉油加工厂,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到军队后他正式成为了一名令人尊敬的军人!
担任过很多不同的职位,但最后的他还是留在了部队的图书馆,做了一名“平平无奇”的管理员。在做管理员的期间管谟业也没有放松下来,而是一直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阅读,大量的文学、哲学以及逻辑学作品他都有涉及。

批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什么落选红色作家,又被点名批评?
文章插图


经历过大量文学洗涤的管谟业整个人都焕然一新,他也从那一本本书籍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他很明确的知道自己之后的生活一定也会和文字有关。很快,在1981年5月,管谟业就开始以“莫言”的笔名写文章并将自己的第一篇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文学双月刊《莲池》上。第一篇小说的反响却意外的不错,这也给了莫言(管谟业,文章以下均用莫言代替管谟业)极大的自信心。
在文章发表没多久,1982年莫言就被提拔为正排级教员,而后部队又恢复了授予头衔的权力,莫言也被授予了上尉军衔,随后又被再次提拔军衔也随之升高变为少将(1993年改为文职干部)。
在这边事业节节高升的同时,文学创作那边莫言也没有落下,1983年春季,莫言又在《莲池》发布自己的第二篇小说《售棉大路》,因为有第一次的经验和人气积累,所以这次的反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甚至还被当时名气十分大的《小说月刊》转载了,这也是对莫言能力的一种变相认可。
在这之后莫言的人生就像开了外挂一样顺畅,同年5月,莫言被调到延庆担任理论干事。因为前两篇作品那如水一般的好评和读者来信让莫言顿感动力满满,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第三个作品,于是乎,短篇小说《民间音乐》在《莲池》第五期成功发表。
果然,在这篇文章出现之后,他的名气再一次得到了提高,而且这篇文章也受到了十分有名的老作家孙犁的赞赏。孙老先生看着莫言的作品心中难免有些许感慨,他觉得莫言在众多同龄人作家中算是实力较强人也比较老实勤恳的一位了,他深知年轻一代的力量对于这时代的影响有多大,他就想通过自己的力量稍微帮助帮助这位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