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非洲文化的一张名片——复杂的节奏 , 火热的旋律 , 激昂的说唱 , 还有丰富多彩的乐器 。 在非洲特色乐器中 , 除了为人熟知的形式多样的非洲鼓、常用于录制手机铃声的马林巴木琴 , 还有一种有趣的乐器——姆比拉琴 。
【葫芦|拨动心弦的拇指琴(多彩非遗)】姆比拉琴来自津巴布韦 , 据说已有千年历史传承 , 常在仪式或典礼上演奏 。 在许多非洲国家 , 它有着不同名字 , 例如桑扎、卡林巴、孔果马等 , 外观也有变化 , 但都用拇指拨动簧片进行演奏 , 因而也被叫做拇指琴 。
周而复始但每次都有变化的旋律、簧片空灵的泛音、瓶盖嗡嗡的震颤 , 这些声音从演奏者腿上硕大的葫芦中传出 , 他低声吟唱 , 把听众的思绪带向远方 。 仔细探究 , 葫芦中有特别的设置:一块硬木音板上布满20多根簧片 , 如同一排排牙齿 , 音板用木棍支撑 , 固定在葫芦扩音器中 , 圆形开口周围扣着一圈汽水瓶盖 。 演奏者用拇指按下汤匙柄一样的簧片 , 响起金属振动的音色 。 伴着节奏 , 小拇指轻轻敲击音板 , 簧片和瓶盖随之震颤 , 发出泛音 , 余韵悠长 。 这乐声让人心绪平和 , 仿佛进入冥想 , 更如同身处广袤的非洲稀树大草原 。
拇指琴的制作并不复杂 , 材料几乎随处可见 , 竹片、匙柄、自行车辐条或铁丝都能成为琴键 , 汽水瓶盖也十分常见 。 学习弹奏拇指琴也很简单 , 不需复杂指法和长期训练 , 很快便能上手弹奏 。 正因如此平民化、接地气 , 拇指琴在非洲传播甚广 。 笔者曾在津巴布韦的乡村婚礼上欣赏过现场演奏 , 几个拇指琴演奏者坐在一起 , 撩拨出的清脆琴音和着葫芦沙锤与长鼓的欢快节奏 , 唱出高昂歌曲 , 村民伴随旋律边跳边唱 , 笑容洋溢 。
2020年 , 由马拉维和津巴布韦联合申请的“制作和演奏拇指琴的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传统上 , 这种乐器的制作和演奏通过师徒传承延续 。 现在 , 相关技艺也由正式教师进行传授 。 拇指琴演奏的歌曲包含重要信息 , 如保护孩子免受不良行为影响等 。 在入选非遗名录的解说词中 , 拇指琴被誉为应对社会问题的“武器” , 音乐教化功能十分重要 。 例如 , 在马拉维音乐家穆坎塔马演唱的拇指琴寓言歌曲中 , 一只不听母亲劝告的蜥蜴成为主角 , 想逃离家园 , 却遭遇了危险 。
拇指琴的制作方法和乐曲历代口口相传 。 在20世纪非洲反殖民主义斗争浪潮中 , 伴随民族意识的觉醒 , 津巴布韦音乐家将拇指琴作为“武器” , 反抗殖民统治 。 音乐家托马斯·马普福莫用电吉他演奏出传统拇指琴的独有旋律 , 配以非洲鼓和沙锤 , 用津巴布韦绍纳语演唱 。 这种新流行音乐风格被称为齐穆兰加 , 传递出非洲人民呼唤美好生活的心声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 以拇指琴为代表的传统音乐呈现复兴态势 , 许多年轻音乐人致力于守护传统 。 津巴布韦青年音乐家恩赫德加把拇指琴、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 , 疫情期间在线演出 。 他说 , 自己的目标是让年轻人认识到传统音乐和乐器的魅力 。 2021年 , 年轻的津巴布韦歌手恩东多制作发行了拇指琴演奏专辑 , 他说:“我对拇指琴有着永恒的热情 。 ”马西可在津巴布韦被誉为“拇指琴公主” 。 她致力于把拇指琴融入各种音乐流派 , “比如嘻哈、爵士和节奏布鲁斯 , 拇指琴有着广泛的适应力 。 ”她对爵士乐和拇指琴的结合最为着迷 , 因为拇指琴和爵士乐背后都有古老的非洲故事 , “我演奏拇指琴并用民族语言演唱给其他国家的听众 , 音乐没有国界 。 感谢祖先留下拇指琴这样珍贵的礼物 , 希望植根于各国文化传统的民族音乐能够蓬勃发展 。 ”
- 词章@李清照的雨中节奏,音乐与词章完美交融,读来扣人心弦动人心扉
- 非遗|百年非遗葫芦画里的冬奥祝福
- 冰糖葫芦#千古绝对!上联冰糖葫芦非葫芦,下联难道无数人经典到爆!
- 经文|甘肃兰州:葫芦上的“大千世界”
- 集市|白鹿原火葫芦灯笼红遍周边乡村,成了集市上最受欢迎的灯笼
- |(新华全媒+)当非遗遇见冬奥——葫芦烙画为冬奥送祝福
- 一日三餐@酒仙诗词13首:葫芦装酒拄杖行,闲游山水寻佳景
- 袭人|袭人口才不差,为什么贾母说她是没嘴的葫芦?且瞧她干了啥事
- 冰壶&小葫芦,大福禄!胡同博物馆,别样葫芦展引来市民打卡
- 主题|小葫芦,大福禄!胡同博物馆,别样葫芦展引来市民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