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 , 可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原创歌剧的题材 。 英雄故事和史诗虽然是国外大歌剧、正歌剧的常见题材 , 但贴近百姓生活的喜歌剧、轻歌剧也数量众多 。 例如人们熟知的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都讲述了充满智慧的平民人物故事 , 普契尼的《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托斯卡》则侧重描绘个人经历的爱恨情仇 , 虽是“小爱” , 却同样折射出人性中的闪光点与崇高感 。 中国幅员辽阔 , 从不缺少好的故事 , 如何讲好故事才是关键 。 要创作出既符合国外观众精神需求 , 又能满足其情感需要的原创歌剧作品 , 需要创作者做出更多努力与尝试 , 在题材内容、叙述手段、呈现方式上与目标观众的当下生活和人生紧密连接 , 才能打动人心 。
第三是关于创作手法的采用 。 当前西方歌剧创作进入现代音乐技法与风格阶段 。 现代音乐中的先锋性是为了打破既往传统而采用的实验性手段 , 也是西方音乐历经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发展时期 , 穷尽一切创作手法之后的选择 , 这些现代歌剧并未经历长久的流传 , 很有可能演过一次就谢幕 。 对于中国歌剧创作来说 , 我们没有走过如此漫长的积累与变化道路 , “现代性”对于我们的意义与西方或许完全不同 。 是否要承袭、应用这些现代创作手段 ,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约十几年前 , 欧洲歌剧似乎经历了“最后的繁荣” 。 欧洲债务危机不可避免地对音乐和文化领域形成冲击 , 政府拨款、民间资助明显减少 , 演出市场逐渐萎缩 , 演员登台机会骤减 , 歌剧的消费市场也变得不那么景气 。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歌剧演出市场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 每次我演出时 , 看到走进剧院的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观众 , 便感到十分欣慰 , 他们所代表的年轻群体对歌剧有着渴求与热爱 。 中国歌剧 , 未来可期 。
中国艺术歌曲传递文化之美
在中国原创歌剧外 , 中国艺术歌曲的海外传播也值得创作者花费心力 。 歌剧的体量始终较大 , 不仅制作成本高昂 , 观众也需花费较长时间、较多精力才能沉浸其中 。 相比之下 , 一首艺术歌曲也很有可能为国外观众打开一扇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大门 。
一首艺术歌曲 , 时间少至两三分钟 , 多则六七分钟 , 这些歌词出自古今中外诗歌的音乐作品如同一部浓缩迷你剧——“麻雀虽小 , 五脏俱全” 。 它其实对演唱者提出更高要求 , 因为没有较长时间的情绪铺垫 , 演唱者需要在几个小节的前奏之后就立即进入相应情境 , 并在较短时间内展现全部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束 。 因而 , 艺术歌曲在音乐处理上要求更细致 , 在各个层次上的控制与设计也需更为细腻 , 观众才能在一首歌曲中聆听高度浓缩的故事 , 体会跌宕起伏的情感 。
德奥艺术歌曲是伴随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应运而生的一种音乐体裁 , 它的音乐与文字高度融合 , 表达方式亲切而精巧 , 钢琴与人声平等又独立 , 让炽热而真挚的情感流淌在听众耳畔 。 中国艺术歌曲从形式上同样如此 , 不同的是蕴藏其中的美学精神 。 在中国艺术歌曲中 , 一首诗歌宛如一幅水墨画 , 演唱者用歌声将其中蕴含的意境表达出来 , 用旋律去呈现中国文化中干净清透、婉转柔情的审美意趣 。 中国艺术歌曲简短歌词之中的东方式含蓄表达 , 隐藏在文字背后令人回味的意蕴 , 以及音乐中欲言又止的“留白” , 均构成一种更为凝练节制的音乐形式 。 我认为 , 一首首中国艺术歌曲能让世界观众感知并领悟到中国文化精髓之美 。
- 商业化#意思波儿:聆听最动人的故事 捕捉最真诚的创意
- 上海歌剧院!让“歌剧”牢牢镌刻在观众的脑海里,上海歌剧院发布2022春夏演出季
- 主题|今晚聆听“命运的敲门”
- 民歌@聆听历史的声音 走近瑶族民歌守护者
- 腾讯$跟着汉朝采诗官去旅游,聆听不一样的民间诗歌故事
- 歌剧|聆听冬奥|花样滑冰与歌剧的不解之缘
- 古风|古风诗|聆听春声(外六首)
- 中国歌剧节$张卓三部歌剧入围第四届中国歌剧节
- |张卓三部歌剧入围第四届中国歌剧节
- 指挥家$上海歌剧院首次聘请首席客座指挥,为何选中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