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城市植物|上海市花白玉兰:历经改造,由庭院走向公共空间

白玉兰是上海市民评选的市花 。 在上海 , 它是较早开放的木本观赏花卉之一 , 有“一马当先、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 。 它们常在早春的一片新绿中开出大轮花朵 , 满树芳香 , 花枝生长的层叠章法衬托着玉兰的婀娜姿态 , 清雅而惊艳 。
新品种|城市植物|上海市花白玉兰:历经改造,由庭院走向公共空间
文章图片

文徵明《白玉兰图卷》
玉兰是木兰科玉兰属植物 。 玉兰属目前记载有44种 , 40种原产于中国 。 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是其中之一 。 它也被人赋予诸多符号印记和文化内涵 。 明代李贤、彭时等纂修的《大明一统志》中记载“五代时 , 南湖中建烟雨楼 , 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 , 与松柏相掩映 , 挺出楼外 , 亦是奇观” , 是首次使用“玉兰”之名 。 此前 , 玉兰一直被叫做“木兰” , 该别称也一直沿用 。 在中文语境的生物学视角下看 , “玉兰”专指“白玉兰” , 而本篇所言“玉兰” , 泛指各种玉兰 。
相比樱花的粉色浪漫 , 吸引游人如织 , 玉兰往往十分低调 。 正值初春 , 无论从生物学还是文化特征看 , 这个季节对玉兰而言都非同寻常 。 不妨循着玉兰背后的蛛丝马迹 , 再次挖掘这方水土的变迁 。
玉兰的低调
1986年 ,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 决定将公民票选的白玉兰定为上海市市花 。 理想中 , 作为市花的白玉兰 , 应布满城市的街道、公园和绿地 , 早春时节飘香满城 , 惊艳四方 。 而现实却是 , 在当时环境下 , 白玉兰只在公园和小区少量栽培 。 不明所以的市民不满 , 甚至写信质疑 。 后来 , 经专家解释才得知 , 大家票选出的白玉兰 , 并不适合在上海生长 。
从植物学角度看 , 白玉兰不耐旱、不耐涝 , 肉质浅根怕积水 , 原产于一些土壤弱酸性 , 土质较为松软的地区;而上海多盐碱地 , 地下水位偏高 , 这些条件不适宜白玉兰生长 。 且在当时 , 白玉兰多为未经驯化和选育的原种 , 其观赏性、抗逆性、适生性都较薄弱 , 很难达到广泛种植标准;同时 , 与之配套的栽培和养护技术也相对缺乏 。 这些原因直接限制了白玉兰在上海地区的栽种 。 再加上 , 白玉兰花期不到半月 , 风一吹便散落一地 , 如果早春时节遇上倒春寒 , 对白玉兰来说 , 无疑是残酷的“落花打击” 。
各种因素叠加 , 让此时的白玉兰显得十分“寂寥” 。
为解决这些困难 , 绿化部门开展了各种“白玉兰改造工作” 。 不仅引入其他玉兰属植物 , 如紫玉兰、望春玉兰等 , 还杂交出众多玉兰新品种 , 如丹霞映娇、玉翡翠等 。 比如 , 二乔玉兰这样的杂交品种 , 与白玉兰花形相似、颜色不同 , 开花时间较晚 , 花期也更长 , 可形成连绵不绝的赏花期 , 弥补了白玉兰花期较短的缺憾 。 这些经选育后的玉兰 , 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等特性 , 由此更适合上海这片土地 。
白玉兰成为市花已近36年 。 这些年 , 它们已遍布上海中心城区、郊野公园、公共绿地 , 在城市园林种植、花卉观赏等方面 , 市花势头良好 。 虽然 , 目前白玉兰在上海的应用并不非常普遍且长势一般 , 种苗质量和养护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 但相比之前的寂寥 , 如今已到处都有玉兰的身影了 。
玉兰常见品种和价值
初春的上海 , 想认清玉兰的特征和种类 , 还得有一些观赏技巧 。
比较常见的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 Pamp.) , 比白玉兰的花期早几天 , 花型也更为舒朗 , 花瓣比玉兰更苗条 , 像勺子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