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树|先唐杨柳古诗七首,同心且同折,溯源折杨柳送别的古俗( 二 )


你若穿越在西汉灞桥 , 这里小商贩兜售各种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杨柳枝条 , 人人手上一把 , 头上戴着柳叶花环 , 绝对是风景 。 因为灞桥柳再多 , 也经不起一波一波的人攀折 。 实际折柳和种植柳树一直并行 。
所以很快 , 这种折柳送别的风俗 , 由京师而扩展到其他地方了 。
好在杨柳速生 , 到处都有 。
“浩浩阳春发 , 杨柳何依依 。
百鸟自南归 , 翱翔萃我枝 。 ”东汉 · 张衡《歌》
张衡就是发明地动仪的那位 , 这里至少写出了东汉时期都城的人对于杨柳的喜爱 。
当浩荡的东风吹来 , 太阳和温暖 , 让杨柳发出了柔韧的枝条 。
无数鸟儿从南方飞来 , 翱翔停留在树枝上 。
这里的杨柳 , 用的是“我” , 拟第一人称 , 证明此时杨柳的地位终于从西周那种田园树木 , 转身成了大家喜欢的城市树种 。 其中灞桥烟柳的功劳也不可小看吧 。 为了防止水灾的杨柳 , 成为了帝国美丽的风景 。 在一些东汉的诗里 , 细柳夹道 , 种满通往宫殿的道路 。
柳树|先唐杨柳古诗七首,同心且同折,溯源折杨柳送别的古俗
本文图片

折杨柳盛行 , 是在魏晋时代 。 上至魏文帝曹丕 , 下到普通的人们 , 都留下了折杨柳行的诗歌 。
“郁郁河边树 , 青青野田草 。
舍我故乡客 , 将适万里道 。
妻子牵衣袂 , 抆泪沾怀抱 。
还附幼童子 , 顾托兄与嫂 。
谁令尔贫贱 , 咨嗟何所道 。 ”曹魏 · 曹丕《折杨柳行》节录
这是战乱时代 , 人们折杨柳送行 , 带着无尽离别的忧伤 , 曹丕虽然才气赶不上弟弟曹植 , 但是他在做帝王之前 , 仍旧是一个很接地气的贵族子弟 。 他也看到了战乱征戍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的痛苦 。 这首诗是写给朋友的 , 因为他的朋友正好远行 , 家有妻子 。
他能够想象对方在杨柳青青的河边和妻子孩子告别的场景 。 妻子还拉着他的衣裳 , 对方将孩子托付妻子和兄嫂 , 洒泪而别 , 因为家里穷 。 虽然文本中 , 只用了郁郁河边树 , 但是题目却标明了是《折杨柳行》 , 这首诗没有写柳 , 但是写尽了离别如柳一样的难舍难分和惆怅 。
柳树|先唐杨柳古诗七首,同心且同折,溯源折杨柳送别的古俗
本文图片

“春风尚萧条 。 去故来如新 。
苦心非一朝 。 折杨柳 。
【柳树|先唐杨柳古诗七首,同心且同折,溯源折杨柳送别的古俗】愁思满腹中 。 历乱不可数 。 ” 魏晋 · 无名氏《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一 正月歌》
这组按月令唱的民歌有十三首 , 连带闰月也有歌 。 这是真正的民歌 。
每首诗里 , 都有一句折杨柳 , 一是这组歌是风俗的体现 , 围绕折杨柳进行 , 二是每句都有折杨柳 , 重复循环 , 不断推高这种送别的情感 , 如同深情助词 , 加重情景和感情 。
春风尚小 , 万物萧条 , 过去的时光走了 , 春天却又来了 。
我的心情苦闷并非一天 , 手里折着杨柳枝 , 愁怀满腹 , 忧思缭乱 。
那么她为什么会这样 , 因为心爱的人 , 离开了她 , 她在苦苦留守 。
十三个月里 , 看见所有的人间百花和人间快乐 , 她都不开心 , 她心里手里只有离别的杨柳 , 忧患丈夫不能归来 , 或移情别恋 , 或生死不明 。
她在相思忧患中辗转 , 又常常要自己安慰自己 , 看起来实在是凄楚动人 。
这样的歌要是循环唱完 , 只怕泪水都可以养活一枝柳树了 。
南北朝时代 , 折杨柳一方面代表送别 , 一方面又是早春踏春赏春的活动之一 , 因为此时嫩柳插枝可活 , 折杨柳是早春踏青的一种风俗 。 当然含着相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