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努力的人生,“成功”永远不怕晚( 二 )



幸运的是,部队里有图书馆,哪里有期刊和一千多本图书,靠着这些图书,莫言一点点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入伍的第五年,莫言模仿孙犁的“荷花淀”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春夜雨霏霏》。

作家!莫言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努力的人生,“成功”永远不怕晚
文章插图


在又发表了四篇荷花淀风的作品之后,莫言不想再模仿孙犁的风格了。

“如果还是按照荷花淀派那种清丽、婉转和柔美的方式写,那我永远只是孙犁先生门下的一个小喽,我想我一定要突破他们,我不能跟在人家后面模仿,应该写出自己的东西来”。莫言当时对自己说。

突破自我的人是勇敢的。

踏出了舒适圈,莫言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那之后,莫言交出第一篇有着自己风格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这篇来自梦境的文章让莫言一举成名。

作家张洁在看到《透明的红萝卜》后感叹道:“1985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出现了莫言。”

不久之后,《红高粱》的出现让张洁的话就得到了印证。

《红高粱》颠覆了以往抗日小说,没有选择八路军、游击队这些人为主角,而是选择了不受人重视的土匪;而且在语法上也很颠覆。“把动词当名词用,把名词当动词用,把一些莫名其妙的词搭配到一起”,莫言自己这样说。

但正是这种颠覆,让张艺谋斩获柏林金熊奖。电影《红高粱》的热卖,也让莫言家名声大噪。那个馋饺子的农民,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作家!莫言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努力的人生,“成功”永远不怕晚
文章插图

04

在《红高粱》之后,莫言的作品一部部涌现,《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

莫言是军人,而军队的发展是从一块根据地开始的。莫言也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根据地--他的家乡,高密东北乡。

莫言死死地守在这片根据地上,倾尽了自己全部的血肉和灵魂。在这里的童年生活也被激活,直接嫁接上莫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作家!莫言从普通农民到诺奖得主,努力的人生,“成功”永远不怕晚
文章插图


小时候见过饥饿的人吃观音土被涨死,于是有了《酒国》里的“红烧婴儿”的异食癖;因为喜欢茂腔戏里孙文抗德的故事,《檀香刑》便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在寺庙里看到了六道轮回的壁画,就有了用动物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

用自己的想象力尽心竭力地开拓,莫言把这块邮票大的根据地经营成了自己的“文学共和国”。

“我就是这个共和国的开国皇帝,这里的一切都由我来主宰”莫言这样自嘲。这个虚构出来的共和国,仿佛都能和现实一一对应。似真是假的真实感,这是莫言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05

这些作品让莫言不断攀登文学的高峰,其中就有文学界的珠峰--诺贝尔文学奖。

如同民谚所说:河有两岸,事有两面。

一方面诺奖让莫言获得了极大的名利,另一方面也让莫言遭受损失。

诺奖之后,各种采访应酬铺天盖地,2013年一整年里莫言都没有读过一本书。甚至有媒体统计过莫言在获奖的4年里,去过全球34个城市,参加过18次讲座,26次会议,唯独没有一部新作品。

“希望中国能尽快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那样,焦点都集中到他身上,我就可以躲到一边安静写作了”。很多公开场合莫言都会说。

好在莫言调整了自己的节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写作。在2020年莫言的新小说集《晚熟的人》和读者们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