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能成事之人的3个特征: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特征@能成事之人的3个特征: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文章插图

曾国藩说:“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注重“大处着眼”和“小处着手”二者的把控和调节。
平衡二者关系的关键,就像是战略、战术与执行的关系,既要看得远、想得深,又要脚踏实地做好细节。
正如先秦名著《管子》所言:“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说的正是,成大事的九字真言。
01
生于虑《黄帝内经》讲:“因思而远慕谓之虑。”
“虑”,即是为人处世,能思考得深远。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无论干任何事情,都必须深谋远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唯有运筹帷幄,才能游刃有余,步步为营。
齐国国相管仲,以足智多谋著称,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后人誉为“华夏第一相”。
当年,为了击败“衡山国”,管仲与齐桓公便商讨了一项长远的计谋。
衡山国盛产兵器,若直接武力攻打,代价过大。
管仲就在起兵前一年,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几个月后,其他各国也效仿着去衡山国收购兵器,一时天下抢购。
兵器供不应求,衡山国国君便要求把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 特征@能成事之人的3个特征: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衡山国百姓看到钱容易赚,纷纷放弃农业种植,转而打铁造器。
紧接着,管仲又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粮食,衡山国内的积粮日益消减。
一年后,就在衡山国欢庆富裕之时,齐国突然封关,停止收购粮食和兵器。此时,衡山国兵器卖得所剩无几,百姓放弃种植,国内基本无粮可供。
于是,管仲认为时机成熟,便让齐桓公出兵,一举攻下。
这正是名扬千古的“衡山之谋”,被认为是古代“货币战争”的一种形式,其制胜的关键,就在于谋虑得深远。
物理学有个概念叫“熵增”,说的是:如果没有外在能量,物体会自然地由“有序状态”转向“无序状态”。
人也是如此,没有规划的人生,就会变得越来越无序,甚至逐步走向崩溃。
正如《论语·卫灵公》所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做事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就会像“无头苍蝇”,漫无目的,得过且过。
浑浑噩噩的日子,并非顺其自然,而是危机重重。
因为这样的人生,不足以抵挡一丝风雨,稍微遇到变故,就很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
若今天的你,懒于去考虑未来,那明天的你,也必将要忧愁当下。

特征@能成事之人的3个特征: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文章插图

02
成于务《墨子》讲:“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说的是,人的名声不会通过懒惰懈怠而获得,荣誉不会通过投机取巧而建立,君子是通过务实勤奋、身体力行来达到的。
国画大师齐白石,就有这么一段故事。
他成名多年,依然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至少作画五幅。
一次,齐老过生日,前来祝寿的朋友络绎不绝,齐老热情招呼了一整天,等他送走最后的一批客人时已是夜深,于是来不及作画。
第二天,齐老便早早起身,顾不上吃早饭,就待在画室作画。
等他画满五幅后,依然没有停下,家人便问:“今天不是画满五幅了吗?”
齐老回答说:“昨天生日,来不及画,我得再画几幅,补昨日之闲过。”
齐老之所以成为殿堂级大师,正得益于他“不教一日闲过”的高度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