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儿|高级感的“得到”,催熟小孩?

罗胖儿|高级感的“得到”,催熟小孩?
本文图片

图 | 小戏骨《武林外传》
文 | miki粥
曾经有一段时间 , 我很喜欢听罗胖儿讲书 。 他最擅长从厚厚的一本书里挖出最精妙的片段 , 把它变成一种老小咸宜的八卦 。
听到入迷之处 , 我还买了一堆原文书 , 结果发现经常是板砖一块 , 啃不动 。
于是 , 我更喜欢归纳总结数第一的罗胖了 , 一看就是小学中心思想没少练啊!
但没过多久 , 我脱粉了 。 因为一个男人曾国藩 。
喜欢罗胖儿的人都知道 , 他非常喜欢讲曾国藩 , 成大事者不纠结 。 刚开始听很热闹 , 越听越觉得他在夹带私货 , 把个人强烈的价值观掺进了天平天国的故事里 , 空口白牙编出一套曾国藩的成功学 。
但凡和成功学扯上关系 , 不是鸡汤就是毒鸡汤 , 爱读书人还是要有这样的觉悟的 。
所以 , 当我发现碎片故事带来的不是开眼界长知识 , 只是增加了偏见的时候 , 就没有听过了 。
逻辑思维当年号称知识付费 , 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听八卦付费 。 本来是各取所需 , 可是它自己不甘心 , 硬要升级到知识的高度 , 想通过直接输出中心思想搞个学习「速成班」搞得拉垮 , 只好转型「得到」 , 请一群自带干货的人托底 。
结果卖得最好的还是李笑来的成功学《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 音频一口气卖了2000多万 。 成年人对知识的渴望 , 就是简单粗暴 。
如果事情仅仅是到这里 , 那我就不多说了 。
成年人的生活不容易 , 不是做划水的社畜 , 就是当大厂996的牛马 , 能抽出时间听点有料的八卦 , 做一下财富自由的美梦 , 那就是顶勤奋的表现了!
但是 , 「得到」成功之后 , 用同样的套路复制了少年「得到」 , 给小孩做知识快餐 , 这就要聊聊了 。 如果小孩学知识前先踩坑 , 那可能就要一辈子都被坑 。
我有个朋友 , 在女儿不识字的时候就订了少年得到 , 想着没事听听名著挺好的 , 可以早点储备文化素养 。
结果听着听着 , 她老公突然就不让孩子听了 , 说你给小孩听的是什么东西?
她说 , 少年得到啊 , 名家荟萃 , 讲得都是正经名著…
她老公说 , 不管是不是名家荟萃 , 听书听名著 , 讲究的是听个原汁原味 , 尤其是小孩 。 但这讲的是什么?
帮你简明扼要加概括地复述了一本书 , 把书里的意思嚼了一遍给你 , 吐出来的还不全是客观事实 , 而是带有某种偏见的一些观念 。
原书还没读过 , 小孩就被成年人带了节奏 。 这不是一种学习 , 更像是洗脑…
一群思维固化的成人 , 流水线式的批量制作着有「油腻感」的小孩 。 世界已经等不及要让一个个小孩速成了 。
书 , 不应该这么读的 。
而是应该让孩子和作者进行穿越时空的交流 , 最后输出自己的想法 。
但在少年得到 , 做的是「知识的反刍」 。 还不只针对名著 , 一切都可以归纳成方法论 , 甚至包括艺术 。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之前做美术产品 , 在上面下载了一个美术类课程 , 内容是教小孩怎么去寻找名作 。
一听 , 惊到了 。 教给孩子们的都是领悟大师的工具、艺术风格的捷径 , 快速背会答案 , 满满都是套路:
比如说 , 达芬奇的风格就是磨皮效果(看起来人物的轮廓很朦胧);
梵高的艺术效果可以用简陋的公式定义:蓝黄色块+蜡笔质地+农村主题;
印象派最伟大的地方 , 是重新定义了艺术品 。
据说之前的艺术品都是王族定制 , 本来是要有完整的效果 。 所以印象派一出震惊四座 , 内容描绘的是市井小民 , 手法各式各样 , 连是不是成品都是艺术家自己说了算 。 很多的画在当时的艺术氛围来看 , 都是未完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