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文章插图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画是中国历史年文化的一道精神盛宴,在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年画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从其创作质量的精美到其生产发行数量之多,均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
过年,过的是年味儿的庄重仪式感,诚如脱下旧衣换新衣、燃放烟花鞭炮、阖家团圆守岁吃年夜饭一样,刷墙粘贴新年画是也年味儿仪式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情形下,购买、粘贴、欣赏品评年画,自然也成了昔日的一道生活美景。
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文章插图
年前购买年画,商场内高空悬挂百幅左右的年画样品按着标号排列,柜台前人们簇拥着争相购买,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是带着一种年至的喜庆与热情。一般情况下,每人代表着每户人家挑选买上6张到8张,每个房间贴几张,价格不贵,毛八分一张。而在大年初一人们相互走访挨门串户进家拜年说些客套话的时候,也时而会对墙上的新年画品评夸赞上几句。
那时的年画是洋溢着火红年代的特征,诸如灶王爷、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所谓“封资修”之类的东西是根本看不到了,它们大都是反映工、农、商、学、兵的社会主义新气象、新风尚,大气向上,充满了正能量,其中也不乏美术界的大家之作。
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文章插图
1978年是戊午马年,父亲拿回一幅水墨年画,是朋友送的,似乎是很珍贵,只给了一张,且从没见在商店里卖过的。我们不懂,就在过年时粘贴在了墙上。
那日晚上,父亲的好友、14中学教美术的王老师来家拜年,一见此画顿时赞不绝口:“徐悲鸿的画,非常好,非常好!这写着呢,长沙会战纪念,这是名画……。”
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文章插图
这幅画叫《奔马》,是徐悲鸿先生1941 年所作,画幅右侧有题词:“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悲鸿时客槟城。”斯时徐悲鸿先生客居南洋新加坡的槟城,正值国内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中国军队第九战区长官薛岳将军率部创用“天炉战法”诱敌深入,将逼近长沙的日军包围,展开激战。徐悲鸿闻讯连夜画出这幅《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
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文章插图
文中“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之。企予望之。”是指徐悲鸿先生企望着第二次长沙会战能如第一次会战一样,中国军队能够战胜强敌而取得胜利。
画中的马肌肉强健,腹部圆实,腾空而起,昂首奋蹄,鬃毛飞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让人热血沸腾。作品借以马儿强健的姿态来反映中国人民誓死抵抗日寇侵略的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文章插图
耐人寻味的是,1978年这个时间点上,在大陆、台湾海峡两岸仍处于敌对状态,大陆出版这种书画中提到国民党军队抗日之事,当是非常鲜见的。但细查却发现,这是一幅再版的老年画,早在1959年9月是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全国新华书店经售,但数量有限,仅是两万张。据此可以认定,即便是1978年的再版,也是限量的内部发行。
徐悲鸿&年画与枪的故事
文章插图
过年都是燃放烟花、鞭炮,但你见过过年放枪的吗?过年是喜庆的,但过年放枪是何种感受?别人“噼噼啪啪”放鞭炮、他则朝天空“砰、砰、砰”地鸣枪,这在40多年前的年三十晚上也是一道鲜见的奇异景象。当然,鸣枪者是必须要有合法持枪资格的,或是警察或是单位的保干(保卫干事)。在那个年代,哈尔滨的合法持枪者相对过去与现在是比较多的,警察(包括交警)有枪,各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的保干有枪,民兵干部有枪,公社(现办事处)主任也有枪。局级单位有保卫处,下属单位有保卫科。腰间别把手枪,在当时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权力与荣誉的的象征。所谓荣誉是指“政治思想”的绝对可靠与组织上的高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