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颖鸾$银龄风华|98岁“扫地僧”书痴是个吃货

图书馆,一座城市最安静的角落,却涌动着最活跃的思想,《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第一集就从图书馆展开,讲述了一群看似普通却身怀绝技,出于对书籍的热爱而投身于图书馆事业的人。
每天早上7点多,98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通往南京图书馆的公交车上,纪录片的镜头跟随着这位老人从家中出门到坐上公交车开始。
罗颖鸾$银龄风华|98岁“扫地僧”书痴是个吃货
文章插图
98岁的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大师
沈燮元是国内版本目录学领域元老级的人物,他和古籍打了一辈子交道,有着“古籍活字典”之称,通过对行格、避讳、刻工、纸张、字体、印章的观察,沈燮元能够轻易分辨出古籍的版本及真伪。“不是讲吹的话,(书)一拿上来,我就知道是什么东西,明代还是清代。”纪录片的镜头记录下了沈老自豪的表情。
罗颖鸾$银龄风华|98岁“扫地僧”书痴是个吃货
文章插图
沈老说:书一拿上就知道是什么年代的
从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沈燮元由着兴趣的指引一头扎进图书馆工作,在版本目录学,这个研究古籍版本和源流的艰深领域里,沈燮元一做就是七十年。说到各种买书经验,沈燮元就滔滔不绝,还传授经验道:“买书等于交女朋友一样,没成功前不要乱讲,乱讲了就不成功了。”
这一集里,除了沈燮元大师;还有精通日语、英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门语言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学识渊博的“扫地僧”顾晓军;还有在家乡塔公草原上搭建一座公益图书馆的四川甘孜藏区僧人久美,和当地一群爱看书写作的孩子们……日出日落,图书馆每日迎来送往大量人群,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隅安静自在的天地,正如一位观众留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图书馆的片刻闲暇,让他们在纷杂的世间里收获到了内心的安宁。
罗颖鸾$银龄风华|98岁“扫地僧”书痴是个吃货
文章插图
草原上的图书馆
豆瓣一位网友给这部纪录片写了一句短评,“永远可以为了一些纯粹的坚持而热泪盈眶。”纪录片中出现的各种人物,他们终其一生的热爱与坚持,都向观众展现出了不为世俗所扰的坚定信念与勇气。
罗颖鸾$银龄风华|98岁“扫地僧”书痴是个吃货
文章插图
赵佳,十七岁即以作品《黑血》震惊漫画界。
在第二季第二集《成为漫画家》的故事中,十七岁即以作品《黑血》闻名漫画界,被誉为漫画奇才的赵佳,虽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遭遇了人生的屡屡波折,也亲历了国漫的起起落落,但在重重打击下,她始终没有放弃,仍旧坚持着自己的漫画理想。“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除了赵佳这样的漫画家,还有更多的作家、译者、编辑、装帧设计师,藏身于书的背后,默默无名却坚守着自己内心最亮的光。
罗颖鸾$银龄风华|98岁“扫地僧”书痴是个吃货
文章插图
《但是还有书籍》将漫画家赵佳的人生跌宕做成了动画
卡尔·萨根曾说:“书籍打破了时间的枷锁,证明人类可以创造奇迹。”纪录片也是一把打开书籍大门的钥匙,让观众们更加珍惜每一段与书的缘分。《但是还有书籍》的出现不仅是一场“书圈”内部人员的狂欢,在这些和书有关的人、事、物中,屏幕前的观众也从中汲取着能量,重燃阅读兴趣,坚定追寻梦想的脚步。
让纪录片更容易出圈
长久以来,纪录片的定位是年龄高、学历高、收入高的三高人群,圈层化比较明显,但是B站打破了这一点。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成功出圈,让原本极为小众的片子成为了网红爆款,也让B站看到了打造全新网生新派纪录片的可能性。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向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介绍:“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在B站爱上纪录片,我们根据Z世代用户的特点,以活泼的形式、富有网感的内容,来打造年轻人喜爱的纪录片。加入动画、剧场、特效等多种创意元素,让纪录片既深刻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