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谷曙光|平生眼底未曾见:世界艺人梅兰芳及其朋友圈

“满眼中清妙境”
或许是因为研究梅兰芳的缘故 , 我对关于梅氏的展览是格外留意的 。 记得在一次徐悲鸿的大展上 , 意外看到悲鸿早年为兰芳画的《天女散花》真迹 , 传神写照 , 风流曼妙 , 因近在咫尺 , 我似与天女眼神对视 , 顿时精移神骇 , 驻足良久 , 顾望怀愁矣 。
遗憾的是 , 历数新世纪以来的梅兰芳专题展 , 我又不甚满意 。 梅展的“主战场”自然是梅兰芳纪念馆 , 可惜北京护国寺的纪念馆是梅氏1949年之后的新家 , 一个面积不甚大的四合院 , 比起早年东城无量大人胡同的宅子 , 恐怕是瞠乎其后矣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护国寺梅氏故居辟为纪念馆 , 用意至美 , 但实话实说 , 其地却不太适合办展览 , 文物尺寸稍大一点、画作高度略高一些 , 纪念馆的空间顿显局促 , 欲办展品丰富的大展 , 更是只能徒呼负负了 。 其实 , 梅兰芳纪念馆的藏品是极为丰饶珍稀的 , 但近二十余年来的梅展规模似都偏小 , 难惬人意 ,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 施展不开 , 奈何?
眼底|谷曙光|平生眼底未曾见:世界艺人梅兰芳及其朋友圈
文章图片

入口处大展板
2022年新春 , 当我得知“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时 , 我的心本也“波澜不惊” , 只当是与过去类似的常规性展览 。 然而 , 当我亲自来到国博 , 走进梅兰芳大展的空间 , 不禁惊喜交集!才走一个转角 , 就兴奋无已 , 生出《桃花源记》的“豁然开朗”之感 。 整体看下来 , 展品之精富、设计之巧妙、呈现之鲜活 , 一如梅畹华演《天女散花》 , 既是“八部天龙金光闪” , 又如“满眼中清妙境灵光万丈”!这样规模闳敞的艺术家大展 , 前此罕觏 , 以空前、震撼等用得俗滥的词来形容 , 转觉苍白 。 数九严寒 , 在五日之内 , 我两观梅展 , 流连了两个半天 , 仍觉意犹未尽 。 我想 , 这既是梅兰芳的魅力 , 也足以说明大展是何等成功 。
梅展详情 , 国家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的网站和公众号都有具体介绍 , 不必多费笔墨 。 拙文只聚焦我个人印象最深的部分展品 , 并由此生发开去 , 谈梅、品梅、论梅 。 许姬传早年撰“梅边琐记” , 而余此文 , 或可谓新的“梅边琐记” 。
“打炮戏”:晚清沈蓉圃的戏装人物画
梨园行演戏 , 素来讲究打炮戏 , 所谓一战成功、一炮而红;而梅展以何打炮 , 竟也成为一个问题 。 第一部分的展品固然丰富 , 但依我看 , 打炮戏的主角 , 非晚清写真画师沈蓉圃的戏装人物画莫属 。 这次一共展出了四幅标注为沈氏的画作 , 有题款者 , 有无款者 。
眼底|谷曙光|平生眼底未曾见:世界艺人梅兰芳及其朋友圈
文章图片

“同光十三绝”画像
“同光十三绝”的提法久已脍炙人口 , 在民间影响极大 。 “同光十三绝”画像亦有故实 , 而“原作”最后落到了梅兰芳手中 , 也是大有缘 。 不过 , 此图近年已展出不止一次矣 , 相比而言 , 更让我渴慕的 , 是沈蓉圃的《思志诚》《群英会》和《虹霓关》三张戏出人物画 。 这三幅戏画 , 堪称戏曲史上的珍稀文物 , 说是顶级藏品 , 也不为过 。 特别是《思志诚》 , 乃梅家世藏珍品 , 早在1921年就曾公开展览过 。 1949年以来 , 则从未展出 , 真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 画上有老辈文人樊增祥写于1921年的长篇题跋 , 后来名学者傅惜华也曾撰文专谈此画 。 梅兰芳自云:“沈君蓉圃所绘《思志诚》剧画像 , ……向藏余家 , 以有关国剧史承 , 适余创立国剧学会 , 即以陈诸会中 。 所以垂久远而示来者也 。 ”知梅出于公心将图放置国剧学会 , 而1949年后则归公 , 最后辗转入藏梅兰芳纪念馆 , 可谓功德圆满 , 得到最佳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