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2021年我读过最有价值的书( 三 )


京东和天猫都有降价和不降价两个选择。如果京东和天猫都选择不降价,则二者利润同时增加10%,如果他们都选择降价,则二者利润同时减少10%。如果一方选择降价,另一方选择不降价,则不降价方的很多消费者都会跑到降价方的平台,销售大幅降低,总体利润下降20%,而降价的平台因为销售增多,总体利润上升20%。
传播学@2021年我读过最有价值的书
文章插图

如囚徒困境模型显示的,这时候京东和天猫不管对方选择什么,自己的最优选择是降价。
对于京东来说。如果天猫选择不降价,京东选择不降价,则利润增加10%,京东选择降价,利润增加20%,降价选择好于不降价。如果天猫选择降价,京东选择不降价,利润下降20%,京东选择降价,利润下降10%,降价依然好于不降价。
因此京东的最优选择是降价,对于天猫同样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二者都选择了降价,最终双方的利润都下降10%。事实上,如果二者提前达成某种一致(当然这是不允许的),二者都选择不降价,那么双方的利润将同时增加10%,相对前者,后者的选择显然更好。
对于京东和天猫来说,它们都做出了更大的努力(降价),但结果却使利润同时下降10%。
这是博弈论经典模型“囚徒困境”的表现,真实的生活远比模型复杂,但读了这本书,了解了博弈论,至少你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有宏观的解题思路。
延伸阅读:《双11的囚徒困境》
传播学@2021年我读过最有价值的书
文章插图

人应该如何定义自己?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工作和消费定义一个人。
一般当一个人碰到你,先问你是谁,再问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然后用工作(工作类型,收入等)来定义你。每个人都应该思考,当你没有工作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回答我是谁。我曾经向不少人问过这个问题,大部分都茫然失措,不知如何回答。事实上,当代社会,工作代表了社会地位,也定义了一个人。
当消费社会来临之后,消费逐渐开始成为一个人的代表,就像作者说的“在现代性的工业阶段,一个事实不容置疑,那就是每个人在拥有其他身份之前,首先必须是个生产者。在现代性的第二阶段,即消费者的时代,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变成了:人首先要成为消费者,才能再拥有其他特别的身份。”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工作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挣钱,然后再用钱消费,去确立自己跟其他人的区别。
有人买苹果手机,有人买红米手机,这两者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吗?可以说毫无区别。但使用苹果手机的人一定认为与使用红米手机的人不是一类人。
同样,消费故事会、都市故事的和消费经济学人、纽约客的也不是一类人。
传播学@2021年我读过最有价值的书
文章插图

传播学@2021年我读过最有价值的书
文章插图

这两本书都属于心理学比较经典的书籍,前者借心理学的40个实验,来讲心理学的40个重大发现以及原理,看完一遍,基本你能了解心理学的最重要理论。比如罗夫特斯的记忆重构理论,它通过实验证明人类的记忆往往不是原封不动地呈现,而是经过重构之后才出现,如下图显示。
【 传播学@2021年我读过最有价值的书】传播学@2021年我读过最有价值的书
文章插图

所以,情侣吵架经常因为对发生过的一句话的分析导致,他说说过,她说没说过。记忆重构效应给出的答案是,回忆因为情景、引导语等不同,导致当事人重构自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