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Z世代”文化画像

“Z世代”一词最早流行于西方 , 用以指称出生于1995-2009年的一代年轻人 , 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 。 尽管“Z世代”们年纪尚轻 , 但相比于其父兄一辈 , 他们在社交网络中更为活跃 , 群体身份特征也更鲜明 , 这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
在“Z世代”身上 , 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包容性 , 另一方面则是日渐明显的排他性 , 这种包容性和排他性 , 本质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 其根源在于“Z世代”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 。 和互联网同期成长起来的“Z世代” , 天然地与现代科技更为亲近 , 并因此拥有更多的信息摄入渠道、更快的信息获取速度和更广泛的信息来源领域;同时 , 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网络上所传播的价值观念更为多元 ,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又极大减轻了真实社交生活的身份负担 , 宽松的网络环境为“Z世代”的自我表达提供了异常便利的条件 。 “Z世代”们正是在这样丰富而又驳杂的时代背景中 , 一边敞开怀抱拥抱世界 , 对一切传统和新生事物都来者不拒;一边又在无形中构筑起与前代人乃至同代人间的高墙壁垒 , 无数亚文化潮流和“圈子”的形成即是例证 。 大批量的、碎片化的、泥沙俱下的繁杂信息 , 在“Z世代”的头脑中过滤、混合、重组、再生 , 然后以更强劲、更新颖、更自我的姿态输出 , 旁观者能够从中看到新生一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也会因其汹涌的势头而感到担忧 。
研究“Z世代” , 无疑是难的 , 大大小小的文化现象嵌套叠加 , 不免让人眼花缭乱;但它无疑又是必要的 , “Z世代”面目表征了当下时代的面目 , “Z世代”的发展预示着当下青年文化的走向 。 本期话题邀请到青年学者汪永涛、王文静、卢荻聚焦“Z世代”文学及亚文化现象 , 从形成机制、美学特征及思想价值分析入手 , 对“Z世代”的诗歌小说创作、网络文学社区互动、亚文化症候等进行研究 。 或许只有深入“Z世代”的世界去一探究竟时 , 才能与当下时代和社会的真实面貌及其运行机制更近一步 。
——主持人:罗建森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2年2月23日7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二审:任晶晶
三审:徐健
【z世代|“Z世代”文化画像】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