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发@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二 )


程十发@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文章插图

《春播》(中国画)蒋兆和
魏紫熙的《大地回春》创作于1959年,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在田间耕作的场景。魏紫熙是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山水画、人物画方面均有深厚的传统功力,秉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他广泛深入生活,并从宣传画、连环画、年画乃至舞台布景、美术设计图中吸收营养。画面采用深远与俯视相结合的构图方法,巧妙运用东西方透视原理,近景是一处高台地,桃李相间,远处则是沃野春风,“尽荠麦青青”,中景处人们正在专心劳动,远处则隐隐传来机器的轰鸣。最为巧妙的是近处桃李环绕的高台地的刻画,由画面右下角一条小路所引导进入,这里花树繁密,又相对私密幽静,可以称作是“田间的闺阁”,花丛间五位年轻女性正在休息,她们或坐或卧,顾盼呼应,笑语盈盈,衣着朴素却色彩丰富,无论多忙的劳作,都挡不住她们求知、爱美的心,读一首诗歌,簪一枝花,就拥有了整个春天。
万紫千红总是春
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和魏紫熙《大地回春》采用的是全景式的满构图,还有另外一些是小景样式的构图及表现,对春天的描绘也相对更加自由率意,也就更具有写意的趣味,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别样重构。
蒋兆和《春播》采用对单个人物进行刻画的方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最大化的“传神写照”,既把东西方人物画的表现魅力发挥到极致,又兼顾了人物的服饰和活动的时代气息。傅抱石、宋文治、魏紫熙1957年合作的《光荣参加农业生产》则更加率意,三位深谙中国传统笔墨精髓的绘画名手合力于这一生产场面,傅抱石的笔墨线条如“长枪大戟”上下挥动于尺素之间,正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写照。戈湘岚、刘旦宅1960年合作的《春耕图》虽然没有《光荣参加农业生产》那么笔墨恣肆,却进行了另一番尝试,该画描绘江南水田中耕作的场景,画面外探进来的一树桃花洋溢着春天的妩媚,最远处用极淡的笔墨描绘水田中插秧的人,以作为背景铺垫,作者用厚重圆浑的笔墨着重突出了前面的一头水牛形象,它在洒满阳光的水田里稳稳前行,尽显传统的水墨张力。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位扶耖的人已不再局限为男性,而是代之以年轻的女性,这既充分考虑到了前后两组牛、耖与人的色调对比,更是对中国过去男耕女织习俗的深刻新变,女性已不再只是闺阁或厨灶间的柔性形象,而是兼具了健康体格和创造精神的美。整幅画用极简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春天里的水乡赞歌。
程十发@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文章插图

《春耕图》(水彩) 古元
其实还有许多画家运用多样形式描绘春天的气象和心中的理想,古元的水彩作品《春耕图》设色淡雅,构图简单,却呈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天津美术学院王颂余教授的《着意春风增物华》则保留了典型的文人笔墨意趣和对新艺术形式的探索尝试,画面虬枝俊逸,枝叶纷披,在疏密相间的树影间有五六帆船巧妙点缀。那个时代一大批优秀画家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时对艺术审美和艺术表现的积极拓展,是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
这些绘画作品,既有火热的生活,更有奔涌的灵感,能一下子就把观者带进春天的世界,清晰地感知时代脉搏的跳动。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今天的人虽然不会再身着那旧时的服装,也逐渐在生产中代替那些古老的犁、耙、耖、耒,可是那独领风骚的时代精神却是永恒的财富。只要有春风吹过陌上头,我们的画笔就会继续描绘春天,就会有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