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发@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作者:贾佳(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姜金军(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山川里荡漾着清新的气息。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的人们书写着一个个春天的故事。在中华民族浩荡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关于春天的故事被记录在诗文、音乐和图画里。风动春朝之佳时,早莺、新燕之装点,让人心旷神怡。图画里春天的美,最直观也最动人,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既创作了经典的《早春图》,也在画论中记录了他对春天的印象:“春融怡”“春山淡冶而如笑”“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 程十发@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程十发@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文章插图

《歌唱祖国的春天》(中国画)程十发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宗旨,1949年新中国成立则为这一艺术宗旨的践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毋庸置疑,这一宗旨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种让艺术始终保有生命源泉的全新模式,开启了一个时代审美的春天。让我们通过一些有关春天的经典画作欣赏新中国成立后的“春天时代”。
春到人间草木知
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困顿与窘迫,使艺术家们对“春回大地”无限期盼。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画于抗战还未胜利的1942年,深情描绘了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这是他1940年创作《愚公移山》之后的又一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塑造了愚公及其家族众志成城、锲而不舍的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的抗争和奋斗目的正在于“九州无事乐耕耘”。两幅画在题材选择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寓意,但在表现形式上却运用了古典主义的造型和意境营构。
程十发@春山如笑人欣欣——美术经典中的春天
文章插图

《春耕图》(中国画)戈湘岚、刘旦宅
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春天题材的绘画创作,我们不妨称之为“美术经典中的春天”,主要是对人民和生活的歌咏,多有平凡温暖之情。与革命、斗争等题材不同,在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春天画卷里,不再追求“南征北战”等题材的慷慨激昂,而代之以欣欣向荣的清新祥和。在百废待兴的春天里,伴随着民众在田野上快乐地耕种劳作,画家的笔墨也在尽情“亲吻”大地。山野间、田垄上,处处闪耀着春阳无私的温暖和画家浓郁的神思。这是植根于人民的艺术情怀,既有耕耘土地的朴素,也有仰望苍穹的浪漫,奋进的旋律中让人充满无尽的希望,体现了新的时代画家对写实和现实主义的全新理解。那是纯熟的写实技巧与写意精神的高度融合,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某个人的面貌,甚至不是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之间的区别,而是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时代气息,那是经历过黎明前的黑暗的人对灿烂阳光的渴望,是经历过寒冬的人对春暖花开的期待。我们今天依然能从尺幅间感受到画家创作之时笔墨间跳动的激情,在劳作场景定格的瞬间感受到永恒的精神力量。
无边光景一时新
春天的画卷,描绘的是春天的气息和旋律,新中国成立以来,基于现实主义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创作理念,画面首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如北国、南疆、丘陵、水乡等,构图方面遵循焦点透视,人物造型则遵循写实理念,并灵活运用散点透视和意象造型观念,以更好地融合文人写意笔致。
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创作于1957年,曾入选2021年建党百年《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特别节目,也是一幅描绘春天题材的唯美画卷。程十发传承了海派书画的浪漫和开放气质,他的绘画充分融合连环画、年画、插画等画种的艺术元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作为新工笔画创作领域的代表,该画作在1957年获得了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展览一等奖。画面采用全景式构图,主题深刻而明确,紧扣当时的文艺政策,由于艺术家驾轻就熟的勾线和设色能力,处处显露出自由、活泼的创作情志。画中背景碧空如洗,远处春山连绵,祥云相绕,近处既有松柏的葱郁,更有桃李的芬芳,但桃树、李树处于主要位置,松树柏树则处于陪衬地位,这是作者构思非常重要的一点,用桃李竞放的灿烂烘托春意盎然的主旋律。画中的人物主角是一位头戴方巾的农村老妈妈,她背靠花团锦簇的大树,正在放声歌唱,画面右侧的老伯手握快板打着节拍,他右后侧的青年则深情地吹着笛子,听众有工人、农民、军人和知识分子,以及小学生和其他孩童,无论男女老幼,皆衣着鲜亮,欢聚一堂,怡然自乐。画面下方的羊羔、鸽子象征吉祥、和平,嫩竹、幽兰象征平安、美好;画面右侧曲水涟漪,一直通向远方;远方则有了象征现代化的塔架。整幅画利用写实技法,构图饱满,设色明丽,美如诗境,堪称陶渊明《桃花源记》在新社会的生动再现,只是这桃花源已不是原典中“与外人间隔”且寻之“不复得路”的神秘虚幻世界,而是普天同庆、神州共有的全民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