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以诗解诗 活画杜甫( 四 )


当时使用的教材是曹先生选编的《杜诗选读》油印本 , 400多页 。 一次课闲时间 , 曹先生走到向以鲜面前 , 随手拿起放在桌上的《杜诗选读》 , 发现书页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读书笔记 , 且粘贴着各种读书札记纸条 。 曹先生露出几分欣喜和讶异 , 问:“你小小年纪 , 为什么要来听学长们的课?”向以鲜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要报考先生的杜诗研究生 。 ”曹先生颔首微笑 , 郑重说道:“你要考我的研究生可以 , 不过有一个条件 , 得把杜甫诗歌全部背诵下来 , 我就收你做学生 。 ”
杜甫传世的诗歌1400多首 , 全部背诵下来?历史上谁做到过?曹先生说 , 康南海(即康有为)就做到了!冰炭相激 , 向以鲜说:“老师等我两年 。 ”他开始用清人杨伦的《杜诗镜铨》为底本 , 以平均每天背诵三四首诗的速度 , 开始了一个人的杜诗之旅 。
明朝学者何伦说过:“读书以百遍为度 , 务要反复熟嚼 , 方始出味 。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 融会贯通 , 然后为得 。 如未精熟 , 再加百遍可也……”背功 , 自是古人读书第一要义 , 读书千遍 , 其义自见 。 这两年是被杜甫加持的时间 , 过得很快 , 向以鲜背诵了1400多首杜诗 , 曹先生抽查了一下 , 大感满意 。 大三开始撰写毕业论文 , 向以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杜甫 , 最终确定的题目是《杜甫诗学研究》 。 通过一年的努力 , 最终撰成3万字的论文 。 据说这是他们那一届毕业生中写得最长的一篇学士论文 。 但那时向以鲜又迷上了闻一多 , 决定去报考 , 让曹先生好生遗憾 。
大三暑假 , 向以鲜专程来成都拜谒杜甫草堂 。 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 , 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锦江边的四川大学 。 到成都原因很多 , 其中一条就是想离杜甫热爱的成都和草堂近一些 , 更近一些 。
40多年过去了 , 向以鲜回望那段岁月 , 颇为感叹 。 其实 , 那些被杜甫牵扯着的情感让他从未断念 , 他不断搜集杜甫的各种研究专著 , 做了很多笔记 , 也写了一篇独立篇章 。 到2010年 , 他想动笔写杜甫传记 , 可总是找不到契机 。 “也许 , 杜夫子就是要考验我的心性!2019年 , 我真的动笔了 , 而且写得很顺!”
我算了一下 , 向以鲜56岁动笔《盛世的侧影:杜甫评传》 , 到2021年完成并出版 , 他正好是58岁;而杜甫病逝于770年 , 时年58岁(虚岁59岁) 。 本书由59个小节组成 , 暗合杜甫59岁的一生 。 这些巧合的数字 , 也许蕴藏着一种薪尽火传的命运托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