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留着曾购买的乐器书本,美国乐手们念叨“常回中国看看”

中国文化$留着曾购买的乐器书本,美国乐手们念叨“常回中国看看”
文章插图

这两年,受到疫情影响许多中美人文交流活动按下“暂停键”。费城交响乐团团员们时常问乐团高级顾问王一迅:“什么时候可以来中国?我想回中国演出。”
今天是“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王一迅近日在上海接受采访时,追忆了当年得交流故事。从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赴华受访巡演“破冰之旅”起,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访华巡演的美国乐团,前前后后来中国进行了12次文化交流,费城之声与东方韵律交相辉映。“等到疫情结束,音乐交流又将恢复勃勃生机。”王一迅说。
中国文化$留着曾购买的乐器书本,美国乐手们念叨“常回中国看看”
文章插图

王一迅觉得,这大概就是“一见钟情”。早在1973年9月12日晚,费城交响乐团一行130人抵达北京,9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人民文化宫演出4场。9月19日费城交响乐团离开北京赴上海,20日和21日晚,费城交响乐团在上海举行两场音乐会。低音大提琴手尼尔·考特尼曾回忆:在上海,数以千计的观众追随在费城交响乐团的车队之后。初次见面的好印象,推动着两国人民的民间交往。王一迅在与一些乐团成员交流时,发现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在中国购买的乐器、书籍,不少人特地放置于收藏柜悉心“照料”。
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打开了中美艺术交流“破冰之旅”。“他们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热爱中国文化。”王一迅这样说道。比如,乐团成员曾经前往湖南巡演,费城交响乐团曾委约谭盾用5年时间创作《女书竖琴协奏曲》,现场用交响乐讲述农耕文明、展示最淳朴的民俗民风,台上的美国艺术家与台下的中国观众在那一瞬间心意相通。
乐团与上海之间的故事,也成为一段段佳话。王一迅至今都记得,8位乐团老艺术家在2013年抵达上海参加交流活动,来自少年宫的小朋友在机场送去热烈的欢迎。当晚,1973年参与接待费城交响艺术团的著名指挥家陈燮阳、上海芭蕾舞团前首席舞蹈家石钟琴,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受邀前来,两国艺术家们交谈甚欢。
中国文化$留着曾购买的乐器书本,美国乐手们念叨“常回中国看看”
文章插图

善意与关爱也在两国人民之间流淌。在费城交响乐团访华的过程中,还特别关注到一些特殊群体。现任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雅尼克·涅杰-瑟贡曾在2013年与上海城市交响乐团进行交流,他当时得知该乐团致力于用音乐帮助自闭症患儿。后来双方携手策划了针对“星星的孩子”交流活动,并派出费城交响乐团首席打击乐手,对孩子们进行指导。不仅如此,后来双方合作音乐会时,会特别留出前十排的座位,专门邀请残障儿童前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回荡于演奏厅内,那场交流打动了无数人。”王一迅回忆到。
许多参与过“破冰之旅”的艺术家们都已经退休,但回忆起访华的日子,仍历历在目。王一迅介绍,来了中国多次的艺术家,都觉得这些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城市社会发展速度不可思议,“还想再来中国看看。

作者:占悦
图片:张伊辰、受访者供图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陆益峰
【 中国文化$留着曾购买的乐器书本,美国乐手们念叨“常回中国看看”】*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