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夜熙|36氪新风向 | 资本围猎虚拟人:腰缠万贯,无家可归( 五 )


到那时 , NFT 也不再是“保存一张图片+二维码”在手机里的自娱自乐 , 而是切实发生的虚拟消费 , 比如为自己的虚拟形象购置一身虚拟奢侈品大牌 。
但我们离那一天还非常遥远 。 我们需要新的服务器、XR 眼镜、数字身份平台 , 需要 AI 算力的极大提升 , 需要让实时渲染的质量达到足够高的水平 , 还需要很多出色的开发者将技术融入服务之中 , 就像移动互联网诞生之初的世界一样 。
在这之前 , 虚拟人并不能真正融入人类世界 , 而只是在人类世界中开辟了一小块“飞地” , 那块飞地名为直播间与短视频 , 这当然不能叫元宇宙 。
或者说 , 对虚拟人公司的高估值 , 都建立在“元宇宙终将到来”的希望之上 。 没有元宇宙 , 虚拟人无家可归 , 也不可能成为撬动 Web 3.0 的大生意 。
如同离开古埃及的摩西 , 虚拟人还有多久才能到达应许之地?
一些公司已经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尝试 。 从去年 7 月至今紧锣密鼓完成了三轮大额融资的虚拟人生态公司次世文化创始人陈燕告诉 36 氪 , 该公司计划推出一个名为“VBS拟人”的新产品 。 据陈燕表述 , 此产品将在今年二季度正式推出 , 使命是打造一个“用户数字身份生成系统及可通用开放生态” 。
借由该系统 , 普通用户将能自主创造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 。 按照规划 , 每个人的数字身份将能够跨越不同应用平台间的隔阂 , 成为用户的通用形象 。 你可以用自己的虚拟形象在电商平台购买虚拟穿搭 , 也可以用同一个形象去音乐平台参加虚拟演唱会 。
这听起来已经非常类似于 Web 3.0 追捧者向我们许诺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 。 但实际效果如何仍需观察 , 而且移动互联网上敌对巨头资本阵营的存在也令我们怀疑去中心化的数据流通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
“现在在这个赛道做投资 , 就要有长期主义的心态 。 ”冯铮说 。 “我觉得就是在 1999 年寻找马云和马化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