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买买买”“扔扔扔” , 年轻人为何开始“抽离”物欲
半月谈采访人员 赵倩
对于当下许多年轻人来说,有一种快乐来自消费,有一种焦虑也来自消费 。 一边被网络平台各种营销模式“疯狂种草”,一边又面对着满屋囤积的物品寻求“断舍离” 。
在这个物质消费极为便捷的时代,人的“物欲”在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也会不自觉陷入消费主义的漩涡,盲目地在物品和身份地位间画等号 。
要消费,但不要消费主义 。 我们不妨通过重新审视自己和物品之间的关系,真正拥有对物品和人生的掌控权 。
煽动焦虑情绪营造伪需求?“理智鹅”们勇敢“拔草”
“市场上从直播带货到网友分享,到处都在给人种草,刺激消费,通过煽动起焦虑情绪,让每个人因为焦虑,不断去购买,以满足自己的伪需求 。 我们要做到: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这是国内某社交平台上一个名叫“不要买丨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的宗旨 。
自2020年10月份成立以来,这个小组已吸引超过33万自称“理智鹅”的成员加入,其中多数为80后、90后 。 他们通过“心得分享”“不要买”等话题讨论,咨询比较 , 相互“拔草” 。 比如,很多人留言问:“有没有必要为了学习买个ipad?” “扫地机器人到底好不好用?”“假发片戴着真的好看吗?”……
对于能引来这么多人关注和加入,小组发起人“碎碎铁”感到很意外 。 她告诉半月谈采访人员,自己当时建立这个小组,只是想分享一个建议,让大家不要头脑一热就去买收纳柜,因为很多时候收纳柜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变成另外一个需要收纳的物品 。
“我之前也有囤积物品的经历,主要是日用品和化妆品,也有食物,经常囤着囤着自己都忘记了,最后只能扔掉 。 ”90后“碎碎铁”坦言,自己也曾经是一枚妥妥的“剁手一族” 。
半月谈采访人员发现,为控制物欲 , “消费主义逆行者”的成员想出了很多小妙招,比如有人总结出自己的购物模式、衣服的闲置率和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并总结了常见的消费主义话术等 。
事实上,这个小组并不是个例 。 在同一社交平台,还有“不买了!拔草互劝协会”“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等小组,其宗旨都是抵制冲动消费 。 而在B站、小红书等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倡导节俭和“断舍离”生活模式的博主越来越多,且相当吸粉 。
至于新消费理念的触发和形成,大家情况不一:因为要搬家,发现带不走的东西太多了;买东西的时候真的很满足,但是收拾的时候真的很焦虑;因为疫情,工资下降,突然感觉没钱了……
有一位网民的留言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特别想花钱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为了得到某个东西,只是想通过付钱这个瞬间得到快乐,来获得支配感,这种情况下就会买到很多非必需品和性价比低的东西,很多快递拆开后再也没看过第二眼 。 ”
物品的符号标签
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促进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这是合理现象 。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各种网购平台在为消费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在放大着我们的消费欲望 。
法国后现代理论学者鲍德里亚说过 , 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传统意义上实际生存需要的满足,而是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 。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相似的话术 , 如“不穿AJ怎么做整条街最靓的仔?”“不用百乐的笔还能写出好看的字?”“不用贵妇膏还好意思说自己精致?”……还有比较容易收割年轻人的“轻奢”概念,几百块、上千块的化妆品、衣服,有点小贵,但是咬咬牙又能消费得起,虽然不知道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但是最起码和别人谈论起来的时候有面子 。
- 艺术|文艺评论丨“出圈”的国风正在完成沉淀和筛选
- 曹寅!文艺评论丨烟云模糊中,大运河浸染了《红楼梦》
- 周家$文艺评论丨年代剧:在大历史与小日子的对话中审视
- 华西$封面研学丨疫情过后 这些高校的博物馆可预约参观
- 讲堂|王宏丨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栏目常务理事
- 格非|名家丨格非?:什么是文学的真知
- 曹雪芹与红楼梦|品读经典丨纪录片《曹雪芹与红楼梦》06 清砧怨笛送黄昏
- 生活|夜读丨真正厉害的人,都是“自燃型”人格
- 唐诗中|?邂逅诗词丨唐诗里的春天,十种绝美,十种心动!
- 朱子读书法|日课丨朱子读书法54 读书只管低着头去做,莫要思前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