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王海鸰讲述改编《人世间》幕后故事:剧作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王海|王海鸰讲述改编《人世间》幕后故事:剧作者梦寐以求的境界
文章图片

《人世间》编剧王海鸰(主办单位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只恒文
“谢谢你们让我在晚年又火了一把 , 让我的编剧生涯得以从悄然隐退化作了见好就收 。 ”58集电视剧《人世间》今晚收官 , 编剧王海鸰在2月28日的座谈会上这样说 。
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会上 , 王海鸰讲述了她改编《人世间》的幕后故事 。
之前从不改编别人作品的王海鸰:从《人世间》中 , 我看到了中国某个历史阶段某一群有代表性的小人物
王海鸰说 , 自己是2018年12月3日接到导演李路的改编邀请 , 在此之前“从不改编别人作品” , “原因有二:一 , 我一直是原创 。 二 , 改编有风险 , 改好了原著好;改不好编剧的锅 , 教训很多 。 ”
当时的王海鸰正在带学生 , 手里也有其他项目 , 决定先看书接触一下再做取舍 。 读了梁晓声的《人世间》后 , 王海鸰被书中周秉昆及家人及街坊朋友的生活吸引 。 “我从来不是梁晓声小说的目标读者 , 如果没有这个契机我可能还不会去读 , 那就得错过一个了解我生活盲点的机会 。 那个阶段我特别爱将历史书和相关文学书做交叉比对 , 从而窥探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从《人世间》中 , 我看到了中国某个历史阶段某一群有代表性的小人物 , 真实扎实鲜活 , 可算得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形象诠释 。 ”王海鸰感慨地说 。
王海鸰是一位优秀的作家 , 创作过中篇小说《她们的路》《星期天的寻觅》等作品 , 自1992年担任爱情剧《爱你没商量》编剧 , 开启了她的编剧生涯 , 她的《中国式离婚》《牵手》《大校的女儿》等作品 , 频频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 在被“人世间”吸引后 , 年近七旬、创作中追求完美的她 , 又找来李路导演的作品看后 , 才最终决定合作 。
越是严肃文学 , 改编起来就会越难 , 编剧听到的声音越多 , 越容易迷失自我
2019年3月22日 , 剧本合同正式签订 。 开写前 , 王海鸰与梁晓声、李路及团队开了三次会 。 会上 , 梁晓声也说了些想法 。 “还记得当时他为剧本设计的一个开头 , 也许这只是一个即兴的设计 , 但足以让我感到 , 我们之间在剧本创作中某种理念上的不同 。 ”王海鸰回忆说 。
在王海鸰看来 , 《人世间》是严肃文学 , 严肃文学更多是作者个人对生活经历的思考以及私人情感的抒发 , 而电视剧是大众艺术 。 所以 , “越是严肃文学 , 个人化的痕迹会越重 , 改编起来就会越难 。 将小说表达转化为影视表达 , 除了技术上的 , 更有理念上的 。 ”王海鸰说 。
于是 , 创作个性鲜明的王海鸰决定不再征询作者意见 , 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直觉、冲动和热情 。 “作为编剧我有个体会 , 听到的声音越多 , 越容易迷失自我 。 保护直觉不受干扰其实挺难 , 有点像保护天真 , 加上我抗干扰能力又差 , 唯有躲 。 自此和晓声再未就创作做过交流 , 我不问 , 他不说 , 直到剧集播出后也只字不说 。 我想他心中的遗憾肯定很多 。 听过不少原著骂改编者的传闻 , 晓声没有 , 充分显示了他的睿智大度宽容还有厚道 。 ”
让每个生命不再是孤立的生命 , 而同其他生命发生了情感关联 , 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
2019年8月16日 , 小说《人世间》以当届最高票获茅盾文学奖 , 剧本创作小群里一片欢呼、与有荣焉 , “唯编剧感到的是压力” , 王海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