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那个“文化走出去”的春节

记忆是有生命的 , 总是在特定的时刻鲜活地跳到现实中来 。 大年二十九那天 , 我与身在墨尔本的天津人王先生连线互致新春问候 , 我俩不约而同地回忆起当年共同参与组织天津民间艺术春节亮相墨尔本的往事 , 那段温馨的春节记忆即刻浮现在眼前 。
【天津|那个“文化走出去”的春节】2004年正月初一 , 大洋彼岸的墨尔本中国节隆重开幕 。 来自中国天津的民间艺术家表演团由风筝魏第四代传人魏国秋、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郭彦春和天津宫灯世家宫照星组成 。 当女主持人介绍到郭彦春时 , 郭彦春正在埋头捏泥人 。 女主持人问他:您在干什么?郭彦春答道 , 请再给我一分钟 。 这时全场人把目光投向郭彦春 。 不到一分钟 , 郭彦春把女主持人的全身泥塑像送到她手里 。 女主持人拿着栩栩如生的“自己”目瞪口呆 , 她向全场大声问:像不像我?全场一阵轰动 , 继而爆发出掌声 。
天津民间艺术的魅力在中国节大幕刚刚开启时 , 一下子征服了所有人 。
活动连续举行了三天 , 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展台前的围观者 , 自始至终都是里三层外三层 。 一团普通的泥巴、一双平凡的手 , 却能捏出多姿多彩的人物和动物 , 这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兴趣 。 一位来自新西兰的女士与一个金发男孩 , 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 , 终于坐在了郭彦春面前 。 小男孩拿到郭彦春为他捏的头像 , 又蹦又跳 , 非要跟天津叔叔学一手 , 一直在郭彦春身旁待到天黑 。 郭彦春从天津带去的30多公斤调好的泥 , 第一天就全用完了 , 会议组织者跑遍墨尔本市 , 直到晚上才从一家美术学校寻到了第二天要用的原料 。
与泥人张彩塑工作室境遇相同的 , 还有风筝魏和天津宫灯的展台 。 魏国秋放飞了当场制作的长四米、中国京剧脸谱造型的风筝 。 风筝翩翩起舞 , 扶摇直上 , 飘扬在墨尔本市晴朗的天空 。 一位远在墨尔本市郊的澳大利亚老人 , 用望远镜看到了这个神奇的风筝 , 便开着车顺着飘动的风筝一直找到展台 , 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买下这个风筝 。 活动组织者本想让这个风筝继续担任“高空宣传者” , 但警察帮了老人的忙 。 由于担心风筝影响直升飞机的正常飞行 , 警察请魏国秋降下风筝 。 老人高兴地笑了 , 当即买下了心爱之物 。
天津宫灯的展台悬挂着两个用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鲜红宫灯 , 它们在阳光下像两个火团 , 引来了无数参观者 。 宫照星在志愿者的翻译下边讲解边制作 , 演示了天津宫灯制作的绝活 。 他灵巧的双手上下左右反转穿插 , 围观的人屏住呼吸 , 双眼不眨 。 几位新加坡游客兴奋地说 , 看天津宫灯制作简直是一种艺术欣赏 , 天津的艺术令人称奇 。
天津民间艺术家在墨尔本展示了天津民间艺术特有的魅力 , 也向世界打开了了解认识天津人多姿多彩生活的崭新画卷 。 当地一家颇有影响的电台现场报道时说:似乎所有人都为目睹天津民间艺术而来 。 艺术家的表演让人为之赞叹 , 他们让所有人看到了天津人的聪明才智和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