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经》关于鯥的“怪异”记述 , 都是基于对穿山甲的细心观察和客观记述:穿山甲的个头固然与牛相去甚远 , 但穿山甲身大头小 , 背部隆起 , 确与牛的体形有几分相似 , 故书中谓之“其状如牛”;穿山甲尾巴修长 , 故谓之“蛇尾”;穿山甲周身披甲 , 鳞片重叠 , 有似鸟翼 , 故谓之“有翼”;穿山甲鳞片间生有硬毛 , 身体两侧硬毛尤多 , 像是细密的羽毛 , 故谓之“魼下生羽”;穿山甲像鱼一样 , 周身生鳞 , 还能下水游泳 , 故谓之“鱼”;穿山甲有冬眠的习性 , 还有装死的本事 , 且见到人就卷成一团装死 , 故谓之“冬死而夏生” 。 可见 , 《山经》关于的记述 , 对照穿山甲 , 可谓无一字无根据 , 无一字无来历 , 完全是源于对穿山甲的实际观察 。
文章图片
鯥 。
穿山甲以蚂蚁为食 , 因此善于打洞 , 即使坚硬的山岩都难不倒它 , 故俗称穿山甲 。 《山经》说“食之无肿疾” , 意为吃了穿山甲可以消肿 。 古人觉得穿山甲既然善于打洞、吃蚂蚁 , 那么 , 自然可以靠它来打通身体中的堵塞 , 吃掉身体里的虫 , 故中医经常用穿山甲作为消痈化肿的药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 , 穿山甲“通经脉 , 下乳汁 , 消痈肿 , 排脓血 , 通窍杀虫” , 意思是:经脉不通 , 吃穿山甲;产妇奶水下不来 , 吃穿山甲;消痈化肿 , 吃穿山甲;疮疖里的脓血排不出来 , 吃穿山甲;肚子里有虫 , 吃穿山甲……最终把原本到处可见的穿山甲 , 吃得几乎断子绝孙 , 以至于国家最近不得不把穿山甲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 禁止入药 。
02
“拼凑”出的异形“怪物”
穿山甲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动物 , 现在更是成了人见人爱的网红动物 , 为什么到了《山海经》中 , 就成了天字第一号的怪物了呢?道理很简单 。 《山经》是博物之书 , 旨在记录各种动物、植物和矿物资源 , 它记录动物 , 不仅要说明某某山有什么动物 , 叫什么名字 , 而且还要对动物的长相详加描述 , 这样才能让人将其记录的名字与其所指的动物对号入座 。
上古博物学尚未建立像现代博物学这样标准的分类体系、形态学术语体系与描述方式 , 更没有博物绘画术和照相术 , 要用文字记述向人们介绍一种陌生动物的长相 ,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借人们熟悉的动物对之进行比方形容 , 说它的脑袋像啥 , 身子像啥 , 尾巴像啥……如此这般 , 就“拼凑”出了形形色色、兼具多种动物特征的异形“怪物” 。
实际上 , 不管古今中外 , 人类一直就是用这种方式介绍、描述陌生动物的 ,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 , 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博物志》中 , 都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描述异域动物 。 考证这些动物究竟是现实中何种动物 , 成为后来的西方历史学家和博物学家的难题 。 其中很多被后人当成了怪物 , 正如《山经》中的动物被后来的中国人当成怪物一样 。
法国学者埃里克·巴拉泰在《动物园的历史》一书中说 ,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 , 欧洲的探险家、旅行者和博物学者在美洲、大洋洲等地发现了大量前所未见的动物 , 他们为了向欧洲民众介绍这些异域动物 , 不得不采取比拟的方法 , 借助欧洲人熟悉的动物描述异域动物的各个部位 , 于是 , 在欧洲人的想象中 , 新大陆成了怪兽出没的世界 。 为了满足欧洲人对于异域怪兽的好奇心 , 大量异域动物或动物标本被带回到欧洲的动物园、博物馆、珍宝馆 , 并在博览会、展览会上展出 。 1784年在巴黎举行的圣洛朗展会上 , 一头来自麦哲伦海峡的怪兽被展出 。 一位英国女性参观者是这样描述的:
- 和田玉籽料|明 和田玉籽料 受沁 苍龙教子 玉珮 挂件把件
- 翡翠|?回流 银制镶和田玉带翡翠龙勾 手把镜
- 火药|火药发明之谜:火药的发源地在哪?古人是如何提取其原料的?
- 玉雕|玉雕师王立元的繁简之道——材料把控是第一位
- 和田玉籽料|明以前 和田玉籽料 灵猴献寿 玉勺 挂件 把件
- 摩羯座|积极向上的三个星座,把事业看得很重要,会为此而不断努力
- 博物|如何把一只猫变成怪兽?《山经》中“怪物”的本来面目
- 古钱币|如何通过工艺来辨别古钱币的真假?
- 才女@李清照是个小太妹,现存词作一半提到酒,还写过一本书讲如何赌博
- 水浒传#为什么建国后,要把六大名著删减成四大名著?删掉的两本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