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2019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 小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社区——共乐区为背景 , 透过周家三兄妹的成长经历 , 塑造出众多劳动者、建设者、改革者、创业者的人物群像 。
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 , 梁晓声起初并不看好 , 甚至对专程前来商量改编事宜的年轻人“泼了不少冷水” , 直到导演李路接触《人世间》原著后明确表示“这才是我要拍的作品” , 两人在沟通过程中达成了拍摄一部“向人民致敬”的作品的共识 。
58集《人世间》3月1日晚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收官 , 当晚实时收视率突破3% , 创下央视一套近五年的收视新高 , 同时在爱奇艺站内热度值突破10000 , 成为今年第一个热度值破万的电视剧 。 有观众感慨 , 《人世间》播出的近两个月开启了一种追剧新体验 , 在观看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感情 , 每天剧集一更新 , 和身边友人纷纷开启分享模式 , “感慨有时 , 气愤有时 , 痛哭流涕都成了家常便饭 。 ”
本文图片
《人世间》演员阵容强大 , 但收视走向并非一点即燃 , 而是经过口碑发酵 , 后劲十足 。 中国作协近日以“从文学到影视”为主题举办《人世间》座谈会 , 这是中国作协近年来举行的为数不多的以影视改编为主题的座谈会 。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 , 《人世间》的成功再一次有力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 , 展示了“文学与影视融合而成的壮丽景象” 。 从文学到影视 , 不仅是在描述一个过程 , 更标志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创造与接受的广阔空间 。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宏森提出 , 《人世间》改编、转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 这一“热点”“爆款”的诞生鼓舞人心也予人启发 , 充分证明文学能以更立体的方式光大自身价值 , 同时 , 今天的文学创作要更好融入现代传播格局 , 就要更充分、更主动地与众多艺术门类及文化形态交流互鉴、融合接轨 , “文学的主动意识正在获得广泛的支持与回应 , 而‘创作的精’和‘作品的好’则是文学与影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 。 ”
《人世间》2017年底首次出版 , 不久 , 腾讯影业与导演李路共同决定拍摄 。 2018年11月 , 腾讯影业从当时为梁晓声代理《人世间》版权的一未文化手上 , 获得作品8年的影视改编权;2019年8月 , 《人世间》以高票获得中国文学最高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 随后 , 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组成“三驾马车”联合打造这部作品 。
本文图片
电视剧播出后的强烈反响也助推文学作品走近读者 , 据统计 , 《人世间》获茅奖前累积发行4万套 , 获茅奖后截至去年年底 , 又发行了16万套;今年同名电视剧开播以来 , 仅在当当、京东两个电商平台就销售了5万多套 。 在梁晓声看来 , 剧作中对东北方言的运用 , 演员表演对周母等人物形象的丰富 , “周父认可郑娟”等剧版不同于原著情节的细节设计 , 都极其具有启发意义 , “如果小说可以重写 , 这些智慧之处都是值得借鉴和吸纳的 。 ”
编剧王海鸰也是一位小说家 , 以往几乎不接受改编他人作品的工作 。 这次 , 为了避免创作干扰 , 她“躲开”了原著作者梁晓声 , 也从未在拍摄过程中探班剧组 。 电视剧取得成功 , 她提出 , 未来应该更强调小说创作的严肃性 , “影视的风气已经走向艺术化 , 作家要坚持独立思考与写作 , 而非迎合 , 才能行之久远” 。
- 小说_文化|从茅奖小说到爆款大剧,《人世间》成为文学改编影视的成功案例
- 古籍|牧斋先生列朝诗集小传:较重要的古代文学批评著作
- 废话文学|天姥坐镇废城,雨蔺生垂钓海石星坞,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一生镇守?
- 中国|《人世间》热播的背后:一场文学与影视的相互成全
- 文学|一场文学与影视的相互成全
- 人世间|文化·视点|《人世间》热播的背后:一场文学与影视的相互成全
- 中国|一场文学与影视的相互成全——《人世间》热播的背后
- |《人世间》热播,文学与影视天然有“亲密关系”?
- 人世间!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人世间》的热播,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
- |奇才免费心理咨询:职场中有哪些歧视女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