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小岛》丈量出我们与凯迪克金奖的距离

又到了“凯奖绘本评论”专栏时间了!这个专栏由儿童文学、性别与当代文学文化研究者王帅乃执笔 , 逐一梳理和点评已有中文版的凯迪克金奖绘本 。 第七期我们将翻开1947年的金奖绘本《小岛》(The Little Island) 。
这本书的文字作者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 , 插画由雷欧纳德?威斯伽德(Leonard Weisgard)绘制 。 布朗在中国童书市场中最知名的绘本是《晚安 , 月亮》和《逃家小兔》 , 今年也是她逝世70周年 。
初读《小岛》时会觉得文字部分十分简单 , 意思明了 , 描绘了一座小岛上的四季 , 但若细细品读 , 就会产生一些疑惑 , 比如为什么在绘本的中间部分出现了一只突然造访小岛的黑猫?而它与小岛的对话 , 为什么又很像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里的句子?今天的文章就要对此作出解答 。
金奖|《小岛》丈量出我们与凯迪克金奖的距离
文章图片

左为英文版本 。 右为蒲蒲兰引进的中文版 。
阅读它 , 直觉与理性会产生冲突
我非常怀疑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小岛》假如递交到今日国内的绘本编辑手里 , 会不会连初次上选题会的可能都没有 , 而是直接在接收的编辑那里就会被“毙掉”;就算勉强保留原样出版 , 它又有多少机会得到出版社的重视 , 花精力将它推广出去 , 包括帮它申报这个那个大奖?——以我对行业的了解 , 答案是近乎绝望的 。
金奖|《小岛》丈量出我们与凯迪克金奖的距离
文章图片

全书过一半以后 , 忽然从岛外来了一只小猫 。
这部作品乍读起来非常奇怪、任性 。 首先是文体混杂 , 一开始读者很可能会认为翻开了一部纪实性散文 , 它就像自然科普纪录片一样一帧帧展开、定格 , 全方位介绍小岛上的生物和非生物景观 。 全书过一半以后 , 忽然从岛外来了一只小猫 , 接着它开口说话 , 更离谱的是下一页里小岛忽然开始和它对话 , 这个作品似乎开始像一个童话或者带有些教训意味的寓言 。 十页以后小猫驾船离去 , 叙述者又开始介绍岛上景观;
其次是叙述节奏“过于随意” , 读者将很难找到“故事逻辑” , 过往对儿童读物的阅读经验受到挑战 。 作品用较大篇幅写了岛上的春夏两季 , 而在小猫离去后不久只用了两页就迅速结束了对秋冬的描写 , 接着作者似乎对小岛周而复始的景观状态做了个简单总结就为作品画上了句号;
最后 , 是中间的小猫故事在打了差评的美国读者那里被认为教训意味过重(美国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在三至四星之间 , 总体而言不算差) , 当黑猫问鱼“什么是相信”时 , 小鱼对猫说“相信就是 , 我说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 你都要相信是真的” , 这一节关于“相信”的阐述被有的读者指为“不科学” 。
金奖|《小岛》丈量出我们与凯迪克金奖的距离
文章图片

小鱼对猫说“相信就是 , 我说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 你都要相信是真的” 。
但它确实又能给我们一种奇异的美感 , 最开始的诗性文字、神秘来去的小黑猫、意味不明的数字七、重复出现的梨树和风格鲜明的画面……当直觉感受到了陌生的美 , 而“理性”却提醒说这部作品太离谱太没故事逻辑时 , 我们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先跟从直觉 , 因为这份“理性”可能并非哲学意义上真正的“理性” , 而是有限的阅读经验造就的桎梏 。
为什么46页里只有4页的大海算得上明亮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