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龙抬头”!天津人的“二月二”怎么过……

今天 , 农历二月初二
【龙抬头|“龙抬头”!天津人的“二月二”怎么过……】是民间俗称“龙抬头”的日子
这天起 , 万物复苏
春天真的来了!
龙抬头|“龙抬头”!天津人的“二月二”怎么过……
本文图片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
“二月二”处在雨水、惊蛰、春分节气之间
时值春回大地 , 万物复苏
运肥备耕 , 播种将始
传说主管行云布雨的“龙”也苏醒过来
降下如油春雨
“龙抬头”代表了农耕时代
人们对于应时节令的殷切期盼
期盼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 仓满廪实
龙抬头|“龙抬头”!天津人的“二月二”怎么过……
本文图片

中国人很早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唐朝时要在这天“迎富贵”
吃“迎富贵果子”
宋代宫廷要“排办挑菜御宴”
摆出生菜、荠花诸品
猜测其名 , 以赏罚作
“王宫贵邸 , 亦多效之”
把“二月二”和“龙抬头”连在一起
并成为民俗节日始于明清时期
罗澍伟说:
“‘龙抬头’本意是惊蛰节气前后百虫复苏 ,
引龙驱逐 。
明朝时 ,
二月初二‘各家用黍面枣糕 , 以油煎之;
或以面和稀 , 摊为煎饼’ ,
用以‘引龙 , 虫不出也’;
亦可持清香、艾草遍熏家中角落 ,
驱走蛇、虫及霉味 。
到了清代 , 这天‘食饭皆以龙名’ ,
如饼谓之龙鳞 , 饭谓之龙子 ,
条面为龙须 , 扁食为龙牙 。 ”
在咱天津
“二月二”一定要吃的
就是焖子了
两面煎至金黄 , 配上调好的麻酱
再烙张饼 , 就着炒鸡蛋和合菜
一份大大的满足!
龙抬头|“龙抬头”!天津人的“二月二”怎么过……
本文图片

“二月二 , 龙抬头 , 大人小孩都剃头 。 ”
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很多习俗
其中 , 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是理发
而这一习俗形成于清代
罗澍伟说
自古以来
汉族一直保持
“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的观念
毕生“束发”
清代改男子“束发”为“辫发”
额前顶部头发需剃去
剃头业自此兴起
“有钱没钱 , 剃头过年”
剃头匠忙到春节前夕 , 纷纷返乡
直到来年二月初二方始营业
为广揽生意 , 讨吉祥口彩
便把这天理发叫“剃龙头”
时至今日
不少人仍在二月初二这天去理发
让面容与春天同步
焕发出朝气蓬勃的“精神头”
除了吃焖子剃龙头
天津人的“二月二”还有这些“讲究”
引龙回
关于天津在“二月二”的民俗活动记载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的《天津卫志》中 。 《天津卫志》中记述 , 每当农历“二月二”这一天 , 家家户户都要“引龙” 。 所谓引龙就是以河边或者水井旁边为起点 , 用谷糠撒在行进的路上 , 一直撒到家门口 。 这么做就是希望能够把龙一路引回家 , 让龙能庇佑一家人风调雨顺 。
画“粮仓”
天津农村还流传着“二月二 , 龙抬头 , 大仓满 , 小仓流”的民谚 。 旧时 , 农民在“二月二”早晨 , 好在打谷场或院子里用谷糠画“粮仓” , 先画出尖尖的仓顶 , 再画个鼓鼓的仓肚 , 然后画仓门 , 在仓门外再画个梯子形状 , 画好后抓些五谷杂粮放在“粮仓”里 , 然后在上边盖上木板或席子 , 以防鸡、鸟觅食 , 祈求新的一年里龙王保佑 , 五谷丰登 , 粮仓满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