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风有形:去民间美术中感受春意

民间美术体现了广大百姓最为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 , 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 , 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 , 因势利导 , 在民俗生活中创造出了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
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 , 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 。 早在三千多年前 , 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 , 《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 , 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 。 在民间的艺术形式中 , 不仅有诗歌 , 还有如山花烂漫般的各种民间美术形式 , 它们是有形之国风 。 这些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 , 形成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基本内容 , 成为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 中国美术馆从建馆初期就注重民间美术的收藏工作 , 这一传统来自延安时期鲁艺美术工作者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 。 近六十年来 , 在几代人的努力下 , 中国美术馆共收藏了约6万件几乎涵盖所有品种的造型类民间艺术精品 。 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物质形式 , 它们在国家美术殿堂共同构筑了浩瀚的民族文化的精神海洋 。 在壬寅虎年新春之际 , 中国美术馆从众多馆藏民间美术作品中精选160余件套 , 涵盖年画、剪纸、皮影、彩塑、风筝等品类汇聚成展 , 以此纳福呈祥 , 迎接新春的到来 。
今天 , 我们欣赏这些“土生土长”的造型 , 对话的是在大地上劳作的吾土吾民 。 这些作品通过鲜明的色彩 , 朴野的形式 , 精巧的制作 , 叙说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 。 中国文化中选取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 , 形成每一个中国人出生年份相对应的时间秩序 , 因而在民俗生活中 , 这些动物形象成为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 , 尤其是以“虎”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形式品类多样、琳琅满目 。 “虎”作为百兽之王 , 在与中国老百姓长期共存中 , 形成了特有的中华虎文化 , 它既是避邪镇宅的神兽 , 成为民间生活中保护平安的瑞兽形象 , 也象征着生命之中不断升腾的虎虎生气 。 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中的虎形象 , 不仅构成“百虎闹春”的热闹景象 , 还向我们展示了民俗生活中老百姓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
【中国|国风有形:去民间美术中感受春意】中国先民仰观天象 , 俯察地理 , 根据天地运行之规律来体认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而划分出二十四节气 , 其始于“立春” , 终于“大寒” , 周而复始 。 春天的节气对于农耕时代的先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 “一年之计在于春” , “春”是生命生长的萌动之力 , 是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重要时令 。 对于“春”的期盼与生活的幸福祈愿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 , 同样也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之中 。 人们以年画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 , 以剪纸的形式烘托节日的喜庆 , 以彩塑的手法再造愉悦的世相 , 以风筝的放飞感受春风浩荡 , 在皮影中品读人生的春秋 , 在玩具中体验未泯的童心 。 风苏万物 , 绿染大地 。 美的萌动 , 艺术的创造 , 是人民内在的潜能 , 像春绿时时生发出灵感的萌芽 , 点绿生活的春风 。 在广博的中华大地上 , 无论何地的民间美术 , 也无论何种形式的审美存在 , 它们在呈现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手艺之外 , 其核心内容无不表现为劳动人民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 , 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 , 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抒发 。
当工业文明逐步代替农耕文明的时候 , 这些根植于农耕生活而创造出的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 。 在非遗时代 , 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保护与研究成为新的时代课题 。 然而 , 无论时代如何巨变 , 民间美术中所呈现的形式与内涵永远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层和本源的精神记忆 , 这种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 是我们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乡愁 , 更是我们今天寻找文化自信最为重要的文脉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