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开了一家只卖诗的书店 主理人:成都肯定能让它活下去

抱一束朋友送来的鲜花
走过十字路口
走过小贩与烧烤摊
遇见一家书店 , 就
找个地方坐下来
两年前的一个夏夜 , 写下这首诗的刘大风(化名)没想到 , 两年后 , 他真的开了一家书店 。
没想到的事还很多:比如 , 书店位于四川成都安居街;比如 , 书店里 , 唯有诗歌 。
红星|开了一家只卖诗的书店 主理人:成都肯定能让它活下去
文章图片

浮于野书店
今年2月14日 , 只卖诗歌的浮于野书店正式开店 。 “大概淘了四百本诗集 , 古今中外每人一本 , 主要是20世纪以后的诗人 。 ”
只卖诗集 , 能否长存?对此 , 刘大风称 , 开店21天共有近500位顾客光顾 , 营业额共约1万1千元 。 然而 , 他不乏顾虑 , “很多朋友、很多诗歌爱好者都在支持 , 可能并没有体现书店正常的营业能力 , 后期还要看……”
红星|开了一家只卖诗的书店 主理人:成都肯定能让它活下去
文章图片

浮于野书店内
成都 , 阳光充沛 。 推开浮于野书店的大门 , 七十平米左右的店内 , 满目皆诗 。 荷马、屈原 , 维吉尔、杜甫、史蒂文斯、穆旦……应有尽有 。
书店门口的卡座上 , 一个戴耳机的男孩正埋头看书 。 店内安静 , 只有两位顾客:一个戴棒球帽的中年人举着手机拍视频 , 另一个小伙子正伏案阅读 。
“你怎么知道这家书店的呢?”中年人问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却自顾自地回答 , “我是看了篇推文 , 还留言说想当店长 。 我也读诗 。 ”
“我们那天还聊着 , 一年打算亏多少 。 本来我自己想做一个类似的书店 。 ”说这话的是那个伏案看书的小伙子 , 笑容随和 。 他称自己一年前留学归来 , 平时写诗 。 此前他和刘大风素不相识 , 到店看书 , 聊得投机 。 他合起书页 , 那是来自卡明斯基的诗集 。 诗人早已不再年轻 , 却有着一张娃娃脸 。 此刻 , 他的诗句穿越时间和空间 , 定格在中国成都安居街的这家书店 。
红星|开了一家只卖诗的书店 主理人:成都肯定能让它活下去
文章图片

刘大风
下午4点半 , 刘大风出现了 。 他中等个头 , 中分、戴眼镜 , 黑毛衣上套件蓝背心 , 嚼着口香糖 , 一口普通话滔滔不绝 。
“能拍视频吗?”红星新闻采访人员问 。
“不要拍吧 , ”他犹豫了一下 , 笑道 , “可以给你发照片 , 看不出来是谁的那种 。 ”
“我是个文艺青年 , 但是个很‘卷’的文艺青年 。 ”刘大风笑着解释 , 他的另一个身份 , 是公司职员 。 公司优渥的待遇 , 让他免于书店8千元月租的后顾之忧 。
他不喜欢别人叫他书店老板 , 更习惯被称作书店的“主理人” 。
“做这个书店首先纯粹是为了我自己 , 它让我目前的生活能够持续下去 , 让我能继续打工 , 还能继续读、继续写 。 ”刘大风说 , 浮于野的名字 , 源于法文FL?NEUR , 即本雅明所言的“漫游者”“游荡者” 。 在刘大风看来 , 所谓“游荡者” , “生活方式比较特别 , 可能不安于现状、可能不太过得了非常固定的生活 , 有一些精神追求 。 ”
红星|开了一家只卖诗的书店 主理人:成都肯定能让它活下去
文章图片

浮于野书店内
开书店的事 , 于刘大风而言 , “像个不置可否又略带羞耻的秘密藏在心里 , 去年就谈得比较多了 , 反复唠叨近于祥林嫂 。 ”
在他的想象中 , “在入夜以后 , 酣畅淋漓地吃完一顿爆香的火锅或者串儿 , 离开略显闹腾的玉林西路 , 树荫变浓 , 路灯变暗 , 在一堆冷清的采耳店、小五金、防水材料店中间 , 有一家开着暖灯的书店 , 里面可能有一群人正在谈论康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