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谈诗歌的欣赏

01
1908年 , 王国维先生创作了《人间词话》126则 , 受《国粹学报》相邀 , 后来王国维先生选取了64则将其刊载于《国粹学报》 的第 47、49、50 期 。
但初版的《人间词话》问世近二十年间 , 却反响平平 , 并未在社会上引起多少讨论 。
在那个倡导变法、西学流行的年代 , 《人间词话》这本由文言文写成 , 主要是探讨古典词话的国学著作 , 看上去多少有点“不合时宜” 。
梁启超更是直言 , 诗词不过是小道罢了:“以言夫词 , 清代固有作者 , 驾元明而上 ,若纳兰性德、……朱祖谋 , 皆名其家 , 然词固所共指为小道者也 。 ”
特殊的时代背景 , 导致人们很难静下心来 , 去讨论诗词美学 , 在那样的时代 , 诗词不可避免地边缘化了 。
当然 , 时至今日 , 这本广为人知的诗词经典 , 早已摆脱了当日遭人冷落的尴尬境遇 。
透过这本国学经典的遭遇 , 我也更能理解 , 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
作为古典诗学的完美终结者 , 《人间词话》堪称中国古典词话史上的最后一 部光辉之作 。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谈诗歌的欣赏
本文图片

2
读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 , 总有一种呼之欲出却难以言表的美感 , 仿佛这不单纯是一本词话 , 而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
在《人间词话》中 , 王国维先生借由晏殊、柳永和辛弃疾三位大词人的作品 , 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 即学问大成的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 , 望尽天涯路’ ,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 回头蓦见 ,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 此第三境也 。 ”
这第一境界 ,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 , 原本是词人登高远望之时 , 面对秋风乍起、草木枯黄的景象 , 有感而发 , 产生的惆怅、惋惜和迷茫之感 。
这种无可避免的自然规律 , 初读之时 , 或许会陷入失落、孤独的情绪中 , 但配上“独上”和“望尽天涯路” , 细细品尝时 , 却又给人一种希望无限 , 奋勇向前的坚强之感 。
放在治学一事上 , 就像初学者满怀对未来的期望 , 但却屡屡碰壁 , 不得其法时的茫然无绪的模样 。
王国维先生说了:别慌 , 你刚处在第一个阶段 , 迈过去就好了 。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谈诗歌的欣赏
本文图片

这第二境界 , 柳永的本意是想刻画恋爱中的相思之苦 , 王国维用这句话来表达治学的持之以恒 , 就好比在说人生漫漫 , 追求理想的道路总是充满坎坷 , 求学就像谈恋爱 , 爱上一人 , 必然会经历很多考验 , 不要轻言放弃 , 选择一条路 , 就要坚持到底 , 直到成功 。
这种“终不悔”的精神 , 正是求学者非常需要的品质 。
而第三层境界 , ‘众里寻他千百度 , 回头蓦见 , 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 那种历尽千帆 , 终于得偿所愿的惊喜感和收获的满足感 , 简直堪称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刻之一 。
|从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谈诗歌的欣赏
本文图片

诗者 , 歌以咏志 , 在古人心中诗词就是他们抒情达志的一种手段 , 但中国人向来是含蓄、追求看破不说破的 , 所以古人在表达心意时 , 往往会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意象 , 来委婉表达自己的心意 。
我们读诗词时 , 就是通过这些自带意义的意象 , 去跨越时空领悟他人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 那种特殊的感悟我们往往称其为——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