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妮|专访丨李兰妮:我把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写成轻快的歌( 二 )


李兰妮阅读、参考了中西方大量相关书籍 , 在书中回顾了中国建立精神病院的百年历史 , 提示种种有关精神疾病治疗的曲折路径及发展理念 。 尤其由 " 半个专家 " 李兰妮精心挑选出来的医学知识选摘 , 能够解决一些大家感到害怕的东西 , 解决一些惶惑 。 现代人的情绪问题、心理隐患 , 都可以在其中折射出某种影子 。
写作曾让我崩溃 , 但读者给了我认知治疗
如今的李兰妮与 2008 年出版《旷野无人》时 , 最大的变化是 , 她有了感受爱、接受爱、传递爱的能力 , 写《野地灵光》时心里装了读者 。
向前追溯 , 李兰妮 1988 年罹患癌症 , 后经历多次手术与化疗 。 2003 年初 , 确诊抑郁症 , 让李兰妮感受到了活着比死去更加艰难 。 2003-2005 年 , 她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 不接受任何人的关心或同情 , 对一切的看法都很悲伤 , 没有色彩 。 写《旷野无人》时她将自己和盘托出 , 痛苦到几度写不下去 , 写到害怕看到电脑 , 曾钻到沙发的底下 , 钻到衣柜里头 , 钻到一切可以钻的里面逃避 。
李兰妮|专访丨李兰妮:我把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写成轻快的歌
本文图片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8 年 6 月出版
《旷野无人》之后 , 她慢慢接触到许多读者 。 有的读者 , 还通过各种方式找到她的电话 , 不愿意透露身份 , 只是悄悄询问抑郁症治疗的方式 , 最多的问题就是:" 不看医生不吃药 , 有什么治疗方法?" 在网上 , 还有读者问:" 李兰妮老师还活着吗?李老师怎么样了?"
李兰妮|专访丨李兰妮:我把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写成轻快的歌
本文图片

▲李兰妮参加《旷野无人》新书分享活动
抑郁症患者都是特别敏感的 , 读者的关注告诉她 , 你活下来是有意义的 。 李兰妮也发现自己的情况没有变得更糟糕 , 于是 , 她慢慢受到启发 , 第二本书写了陪伴自己的狗医生 , 讲述她和宠物狗周乐乐为了跨越彼此之间的巨大鸿沟所做出的努力 。
李兰妮|专访丨李兰妮:我把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写成轻快的歌
本文图片

▲《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12 年 1 月出版
写到第三本书《野地灵光》时 , 虽然仍然有极其困难的时刻 , 但李兰妮知道 , 她必须写完这本书 , 她的写作可能就是有温度的科普 。 " 写作叠加抑郁症发作会让我崩溃 , 但读者的关注和支持 , 给了我一种心理学上认知治疗的作用 。 我原来总觉得活得很没意义 , 怕自己活成一种负数 , 读者的反馈 , 让我感到写这个是有意义的 , 能够帮助突然被抑郁症吓得懵住的那些患者——就像最初的我一样 , 不知道去哪求助 , 旷野无人 。 "
从讳莫如深到共情能力 , 人们的爱变丰富了
李兰妮的 " 旷野三部曲 " 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潘凯雄、臧永清前后两任社长 , 还有她的责编刘稚 , 都一直把她保护得很好 。 " 人文社是有文学正能量的地方 , 那里的人纯净明亮 , 给我提供了很多营养 。 我能这么勇敢地写 , 没有顾忌和担心 , 也是因为人文社 , 他们是我的后盾 。 "
2021 年 9 月 , 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野地灵光》线上新闻发布会 , 有近 20 万人在线观看 。 半个月后的研讨会上 ,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评价:" 在我记忆所及 , 我还没有看到过这样以非虚构的方式来处理精神病院或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的作品 。 关于精神疾病的这样的书写、这样的认识是特别重要、特别珍贵的 。 在这个领域里 , 李兰妮做了重要的开拓 , 她是用生命在为一个群体发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