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逄观星|生命永在,文明的火种不会熄灭

“历史是一堆灰烬 , 但是灰烬深处有余温 。 ”看完5集纪录片《稷下学宫》 , 我想到了黑格尔的话 。 两千多年前的故事怎么讲?时间跨度太大 , 事件与人物太模糊 , 头绪繁杂 。 老虎啃天 , 从哪里下口?能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棱有角地讲出来 , 实属不易 。 主题选择、叙事视角、细节呈现、影像表达皆可圈可点 。 我搬出《史记》《四书章句集注》查阅着淳于髡、孟子、荀子、韩非子、李斯、邹衍……仿佛一次别样的相逢 。 我满怀敬意 。
|小逄观星|生命永在,文明的火种不会熄灭
本文图片

存在了150多年的稷下学宫是东方奇迹 。 这座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 , 是中国人的精神宫殿 , 它深埋在典籍里 , 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成为民族的宝贵遗产 。 这座学宫的荣辱兴衰折射出中国先秦思想史的发展与融合 , 是一座集合众多戏剧性元素与历史悬疑的巨大历史舞台 , 用纪录片的形式加以展现非常合适 。 作为国家相册的纪录片 , 稷下学宫 , 应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
纪录片将史料分析与历史推理相结合 , 使用真人呈现、3D特技、手绘动画等技术手段 , 还原历史人物命运与稷下学宫发展进程 , 从而达到了熟悉的历史故事陌生化效果 。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 陌生化呈现 , 合理化推测 , 擦去附着在稷下学宫的层层尘埃 , 将符号化的历史人物变成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 , 将已消逝于历史之中的稷下学宫重现为伸手可及的真实存在 。 受众的兴趣自然被激发 。
这是一次珍贵的对话 , 古人与今人 , 历史与现实 , 表演与解说 , 衔接得自然而不牵强 , 不生硬 , 对话的氛围营造得好 , 没有为了交代环境而交代环境 。 纪录片每集分别以历史当事人为叙述主视角展开 。 在人物设置上有对称性安排 , 比如淳于髡与邹忌、庞涓与孙膑、韩非与李斯等 。 纪录片还有意识地将观众熟悉的信息如收入课本的《扁鹊见蔡桓公》《劝学》等穿插其中 , 为与观众对话创造了基本条件 。
纪录片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 , 通过人物的思想风采以显学宫的伟岸 。 五集中有三集提到荀子和他的弟子 , 对荀子的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比如荀子提倡通过“学”来规范众人 , 而“学”以圣人的礼义为内容 , 培养自身的秉性等 。 荀子重实际的思想影响了弟子 , 从而影响了整个历史的进程 。 而荀子的睿智恰恰就是在稷下学宫里培养起来的 。 所谓“荀卿宰邑 , 故稷下扇其清风 , 兰陵郁其茂俗” 。 还有孔鲋与弟子叔孙通对儒学传承的独特贡献 , 要没有稷下学宫这个平台 , 也许历史会留下很多遗憾 , 文明的好多种子会丢失 。 燕昭王尊郭隗 , 筑宫而师事之 , 置千金于台上 , 以延天下士的佳话 , 更是稷下学宫的翻版 。
《稷下学宫》的制作还体现为内在的戏剧性追求 。 台词、对白、独白和旁白 , 都很讲究 , 智慧含量高 。 善于用对话来推动情节的起承转合 , 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冲突 。 如孔鲋与叔孙通师徒二人的简单对话 , 就把延续儒家文化的重托 , 表现得淋漓尽致 。 几段旁白 , 配之以齐桓公的眼神特写 , 就把田氏代齐的血雨腥风交代得清清楚楚 。 纪录片整体节奏舒缓悠长 , 引人遐思;画面色调偏向古朴与质感 , 把人引入历史深处 。
不沉下心来 , 不深入寻找、发现、思索和提炼 , 就不可能推出精品 。 我了解到 , 《稷下学宫》从起意到播出花了21年时间 , 一遍一遍梳理、打磨 , 把零碎的历史碎片打磨成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整体 。 “凡物之骤为之而遽成焉者 , 其器小也;物之一览而易尽者 , 其中无有也 。 ”曾国藩在《送郭筠仙南归序》里的名句 , 说得在理 。